中新社上海一月五日電 (鄒瑞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人們對經歷的刺激會產生恐懼、甚至終生難忘的秘密,近日被復旦大學科學家發現。最近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刊登了這一成果,發表后即被著名《自然》雜志《自然中國》網站列為“研究亮點”,并以“神經科學:恐懼因子”為題作詳細報道。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馬蘭研究組在報告中指出,蛋白質β抑制因子在記憶形成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是一個參與恐懼記憶的“恐怖分子”。他們對老鼠進行了“恐懼記憶”的研究,在播放聲音的同時對小鼠進行電擊,他們發現,缺失了β抑制因子基因的小鼠難以對聲音產生恐懼,即便形成了恐懼記憶,也會比正常的老鼠更快忘記。
報告指出,恐懼能夠選擇性地激活腦杏仁復合體區域的蛋白激酶A和β抑制因子,β抑制因子對蛋白激酶A神經信號通路的調節、對恐懼記憶形成有關鍵作用。學界普遍認為,這項成果將有助于給人類因事故、戰爭或災難性心理創傷造成的精神障礙等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