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域空間開發的
理論體系研究及重大規劃實踐研究集體
研究集體所在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集體主要科技貢獻:堅持為國家重大地域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需求服務的科研道路,建立了以點軸系統、地域功能和空間級聯系統等理論構成的地域開發理論體系,主持完成了《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京津冀都市圈規劃》、《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等一系列影響我國區域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重大規劃,創建了我國區域規劃技術流程和功能區劃技術規程。地域開發理論體系和區域規劃技術規程成為我國當今開展地域規劃的核心理論基礎和重要技術方法。連續出版《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對我國地域開發重大戰略進行科學論證和咨詢,為我國調整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模式、支撐汶川災后重建方案制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研究集體突出貢獻者(工作單位)及主要科技貢獻: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提出了“點—軸”系統理論;促進了城市化政策調整;指導了國家主體功能區劃與重大區域規劃工作的開展。
樊 杰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構筑了區域發展均衡模型,主持了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和京津冀區域規劃研制、汶川災后重建承載力評價工作。
金鳳君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提出了空間級聯系統組織模式和區域基礎設施發展理論,主持了東北地區振興的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
研究集體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單位:
劉 毅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陳 田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劉衛東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方創琳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劉彥隨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張文忠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毛漢英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蔡建明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董鎖成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甘國輝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徐 勇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劉盛和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吳紹洪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李麗娟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王英杰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王傳勝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劉 慧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萬噸級“煤制乙二醇”技術攻關研究集體
研究集體所在單位: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研究集體主要科技貢獻:在小試技術和模試技術的基礎上,成功完成了煤制乙二醇技術的百噸級中試和萬噸級工業試驗,成套技術于2009年3月通過了中科院組織的鑒定,技術世界首創,領先國際同類水平。成套技術包括:(1)氨氧化技術用于補充草酸酯合成中的氮氧化物氣體。(2)高活性工業CO氣體脫氫凈化催化劑及其工藝技術。(3)高活性的CO氣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催化劑及其工藝技術。(4)NO氧化酯化工藝技術。(5)消除排放氣體NO污染的工藝技術。(6)高活性的草酸酯催化加氫合成乙二醇催化劑及其工藝技術,乙二醇產品各項理化指標符合GB4649-93優級品的標準。
研究集體突出貢獻者(工作單位)及主要科技貢獻:
陳貽盾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主要專利發明人之一,負責制定了百噸級中試的試驗方案、脫氫催化劑和合成草酸酯催化劑的研制和生產。
姚元根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項目負責人,全面主持百噸級中試及萬噸級工業試驗的實施,確定試驗方案并負責新型催化劑的研發、生產和技術鑒定工作。
研究集體主要完成者和工作單位:
王 斌 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
李國方 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李兆基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張葉飛 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周張鋒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吳曉金 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
潘鵬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黃當睦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毛金明 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林 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劉志剛 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
覃業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張輝平 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
石偉川 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