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月4日電(記者姚潤豐 葛如江)自2005年我國啟動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三年來,這種全新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三年累計新增糧食50億公斤,促進農民增收150億元。種植業示范戶年均畝增產10%以上、節本23元以上,每畝新增效益100元左右;畜牧業示范戶奶牛養殖綜合效益提高10%以上;漁業示范戶及其帶動戶畝均節本增效1000元以上。
這是記者4日從安徽省五河縣召開的農業部科技下鄉長效機制座談會上獲悉的。
據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介紹,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農業部2005年開始在全國農村選擇一批生產基礎較好、科技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戶,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長期定向幫扶,并給予一定的物化技術補貼,旨在把他們培養成為觀念新、技術強、留得住的科技示范戶,以戶帶戶,加速農業科技傳播,促進產業發展。三年來,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在300個縣實施,共培育25萬個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周邊500萬農戶,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技入戶工程構建了一條“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農戶”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快捷通道。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張鳳桐介紹說,科技入戶工程通過選聘5000多名專家和1.5萬名基層技術指導員,針對農民技術需求,開展一戶一策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激活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使示范戶成為農民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成為基層農技推廣的重要力量,促進了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危朝安表示,今后一段時期,農業部將把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作為農業部推進科技下鄉的經常性重點工作,作為每年為農民辦的實事,切實抓緊抓好。從2008年起,在三年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圍繞“擴大范圍、拓展領域、提升質量”,全面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實施縣和培育示范戶的數量要大幅度增加;服務內容要從單一作物拓展到所有農產品;把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和養殖業高效健康創建活動作為工程的重要實施內容,努力形成適宜大面積推廣的技術操作規程,為先進實用技術的全面普及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