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理查德·埃利斯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人類迄今已觀測到的最遙遠星系,估計這些星系存在于宇宙誕生后5億年左右。
從這些星系發出的光已經在宇宙穿行了130多億年,而且只有透過天然“引力透鏡效應”,才能被人類觀測到。
“引力透鏡效應”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是指來自一個更遠天體的光在通過星系、星系團、黑洞等具有巨大引力的天體附近時,會像通過凸透鏡一樣發生彎曲,使得更遠天體在觀察者看來顯得更亮,從而起到一種宇宙放大鏡的作用。根據被觀測天體所發出的光線在光譜紅外波段的偏移值,天文學家可以推算出該發光星系的年齡和距離。
利用架設在夏威夷冒納凱亞山上的直徑為10米的凱克Ⅱ號天文望遠鏡,埃利斯及其同事通過觀測仔細挑選的星群,定位了6個恒星形成星系。這些星系距離地球是前所未有的遙遠,相當于宇宙形成剛剛5億年。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7億年,也就是說,新發現的星系距離我們有132億光年。
這些星系的發現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理解第一批恒星剛剛形成的那個時代。根據現有理論假設,在宇宙大爆炸后,沒有任何星體,宇宙被濃厚的“霧”包裹,被稱為“黑暗世紀”。逐漸的,一些年輕的、熱的星體將“霧”燒掉,“黑暗世紀”才得以結束。
研究小組成員丹·斯塔克說,在很小的觀察范圍內就發現了眾多遙遠的星系,說明宇宙中確實存在很多類似的星系。他估計,這些星系輻射的能量匯聚在一起,足以使宇宙空間中的氫原子分裂,從而結束“黑暗世紀”。(記者 李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