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內專家12日現場驗收確認,作為再生稻連片種植的航天水稻“Ⅱ優航148”百畝示范片頭季畝產859.28公斤,躍過了800公斤大關。這意味著繼“特優航1號”和“Ⅱ優航1號”之后,中國超級雜交稻“家族”再添“航”字輩“新丁”。
利用航天技術將農作物種
子送上太空,通過宇宙輻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場等太空獨有的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可使種子基因實現地面上難以實現的有益變異,從而縮短地面育種周期,提高育種效率。中國航天育種研究始于1987年,是世界上唯一進行航天育種的國家。福建航天育種起步較晚,但以著名雜交稻專家、福建農科院院長謝華安研究員為首的課題組在航天雜交稻研究領域取得了領先成果。專家稱,雜交稻是目前太空誘變表現最好的作物。
1996年以來,謝華安課題組通過返回式衛星和高空氣球搭載,先后送“明恢86”“明恢82”和“明恢81”等雜交稻恢復系種子上天,回收的種子在省內福州、上杭、南靖和海南三亞等不同生態地點種植,穿梭選擇。其中“明恢86”出現明顯變異,且變異呈多向性。1999年,比“明恢86”植株更高、稻穗更長、米質更優、抗瘟性更強的恢復系“航1號”問世。
以“航1號”為父本配成的“特優航1號”和“Ⅱ優航1號”一“出生”就不同凡響,不僅在省內外區試中屢獲高產,而且米質優良,在部頒優質米12項指標中,“特優航1號”達一、二級標準的分別有6項和3項,“Ⅱ優航1號”則各有5項。 2003年初,“特優航1號”通過省級品種審定,成為福建首個航天培育的作物新品種,也是全國首個通過省級審定的航天雜交稻新品種,標志著航天育種的重大突破。
近年來,“Ⅱ優航1號”后來居上,表現更佳。繼2003年在云南創下了畝產1162公斤的航天水稻最高單產紀錄后,“Ⅱ優航1號”去年又在尤溪百畝示范片創下畝產928.3公斤的紀錄,成為全國首個百畝畝產突破900公斤的超級稻,躋身世界上利用航天科技育成的表現最為突出的作物新品種之列,迄今推廣面積達200多萬畝。今年謝華安課題組加大了示范推廣力度,尤溪“Ⅱ優航1號”再生稻千畝示范片頭季畝產達780.58公斤,沙縣“Ⅱ優航1號”晚稻萬畝示范片也很快將進行測產驗收。
今年6月,“Ⅱ優航1號”和“特優航1號”雙雙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目前僅有的兩個向全國推廣的航天雜交稻品種。經過幾年的航天育種探索,福建已貯備了一批性狀特異、類型豐富的優異種質。據福建農科院稻麥研究所所長鄭家團介紹,“Ⅱ優航148”和“Ⅱ優航2號”是另外兩個頗具潛力的航天雜交稻新品種。(記者巫奕龍)
新華網 2005年8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