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莉比·科斯馬拉(見右圖)一臉沉靜。這位66歲的澳大利亞老太太,昨天中午以0.1環之差丟掉了R2-SH1(下肢殘疾)級10米女子氣步槍立射的銅牌,最終獲得第四名。“就差那么一點點。”遺憾只在臉上停留一秒,“我享受在北京的每一分鐘。”她是澳大利亞代表團中年齡最大的選手,已連續第10次角逐殘奧會,不光在殘奧歷史上,在奧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不做晚餐
莉比打槍,又快又準。在決賽的10發子彈中,她至少5次第一個發射并且在20秒內就扣動扳機。快槍手,也是直腸子,“我最高興的,是又可以兩周不用買菜做飯。”
確切來說,莉比已是第11次參加奧運會。她以官員的身份參加了1968年的殘奧會。莉比擁有9枚殘奧金牌。而參加大大小小賽事得到的獎牌,總有上百枚之多。“上次去雅典就想把第10塊金牌帶回家。結果我給自己太多壓力,反而沒能成功。這次來北京,我什么都不想。”接下來,莉比還將參加3項比賽。“我更愿意去看看北京的長城,嘗嘗地道的中國菜。作為一個母親和妻子,還有什么比獲得特赦離開廚房兩周更妙不過的事情?”
運動讓莉比樂觀起來。她希望自己被當作普通人對待。有志愿者要為莉比推輪椅,她用玩笑謝絕,“我這把老骨頭還靈活得很。”很多時候,對殘疾人最大的尊重便是“忽視”,“忽視我們的生活障礙,也無須特別留意自己的用詞。要知道我可以把一大家子人都照料得很好。”
運動天賦
60歲那年,莉比才知道自己被誤診了。這些年來她和她周圍的人都相信,不得已的輪椅生活是因為身患先天性脊柱裂。“但后來我才知道,這是因為生產過程出了小小的岔子。”
和幾乎所有澳大利亞人一樣,莉比也有著不一般的運動熱情。她曾經是乒乓球和射箭運動員,并在殘奧會上參加過游泳、田徑和射箭比賽。1974年時一位朋友邀請莉比去射擊俱樂部找樂子。她生平第一次舉起槍,“叭”一下一個10環。大家都說這一定是僥幸。于是莉比又開了一槍,又一個完美的10環。天生,莉比就是為射擊而生。沒費多少工夫,莉比就完全掌握了射擊技巧并隨隊出征1976年殘奧會,得到了她個人生涯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與其他運動無異,要想長久保持狀態,射擊同樣需要很多投入。“訓練強度很高,很密集。我覺得成功的黃金分割定律是95%心理素質和5%技能素質。”
殘疾車位
在澳大利亞,莉比是個傳奇人物。這不僅因為她在殘奧會上的驚人表現,更因為她是這個國家殘疾人的開路先鋒。人們每每看到停車場的殘疾人專用車位,便會想起莉比。
那還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當時澳洲還沒有設立專門的殘疾人停車位。莉比當時在阿德萊德植物園工作。城里的停車場常常設有30分鐘的停車限制。“我付了很多次超時罰單。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說,從離開車子到重新坐回駕駛位,都需要付出格外多的氣力。看著所有罰單,我開始想,我能不能為此做些什么。”莉比聽從了律師的建議,她沒有去支付罰款。在未繳罰單累積到一定數量后,莉比被傳喚上法庭。在法庭上,她代表自己和所有殘疾人陳述了拒付罰款的理由。“我知道當時在外國,殘疾人都有專門的停車位。”后來法庭宣判莉比不需要支付停車超時的罰款,但必須承擔訴訟費。這筆訴訟費,后來由一個匿名人付清。莉比的功勞是,這件案子結案后不久,政府的檢控官便向上頭打了報告,于是澳洲也有了自己的殘疾人停車位。
莉比常說自己是個“見過世面”的老太太。每年,她都要出國打比賽。從歐洲到亞洲,莉比都留下過自己輪椅的印記,還有許多空彈殼。“即便生活以苦難的面容向你展開,你也要微笑面對。相信我,微笑比淚水更有力量。”(華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