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運動員在綠樹成蔭的北京奧運村內跑步(8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運動員走在北京奧運村運動員居住區(8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里有免費供應三餐及零點的餐廳,每天消耗9000根香蕉、800桶油、三噸米;這里有專家坐診的綜合診所,奢侈地并排安置了兩臺MRI檢查儀;這里有奧運會史上最大的健身房,各項設施幾千件;這里有近萬間臥室,比故宮還多1300……
這里是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員村。號稱奧運會場館中安保措施最嚴格的奧運村生活區自7月27日正式開村以來尚未有媒體涉足過,由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篩選的80名通訊社、紙質媒體和廣播電視記者5日成為這里的第一批探訪者。
運動員餐廳:多口味,24小時免費供餐
國際奧委會有205個成員協會,北京奧運會便要接待20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會選擇住在奧運村。這么多人每天在村里的吃飯問題怎么解決?記者在奧運村餐廳發現,這里的每一個數字都是驚人的。
金發碧眼的道格·布和流利英語與北京腔混搭的張秋平,從去年2月起就在一起討論奧運村、媒體村以及主新聞中心(MPC)、國際廣播電視中心(IBC)的菜單了。記者5日下午在這座19000平方米、設有5000個座位的餐廳采訪時,這兩位奧運餐飲服務項目的負責人正在進行日常巡視。
問起這里每天消耗最多的是什么,張秋平說那肯定是米、油、牛肉和雞肉;說起運動員們每天會吃掉多少根香蕉,道格·布還掏出手機算了一番,結論是9000根;如果對以上數字驚嘆,他們還會告訴你,光算三頓正餐,每餐的米飯就要做上整整一噸,油會用掉4000升,合5斤一桶的話是每天800桶。
“昨天餐廳接待了33000人次就餐,今天到現在為止是大約6萬人次,”這是兩位廚房運營總監大致估摸的數字。說起24小時運轉的餐廳里是否會有很多運動員跑來吃夜宵,張秋平輕描淡寫地說:“夜里人不多,也就2000多吧。”
當天下午的媒體參觀有區域限定,記者們是由餐廳西門進入的,依次可見麥當勞快餐廳、麥咖啡、地中海風味區、包括清真食品和北京特色在內的亞洲風味區,以及中央島的甜點區,繼續向東是國際風味區,工作人員告知“這里要請記者止步了”。
由于還沒到正餐時間,每個區域都不是很繁忙,只有供應全聚德烤鴨的餐臺前排起了三五人的短隊。和全聚德店內不同的是,這里的烤鴨由工作人員卷好肉、蔥絲、醬,直接按卷供應。據片鴨肉的師傅說,他們每天要片600只鴨子。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代表團官員恩尼·維賈亞要了三個烤鴨卷,這是她今天晚餐的所有內容了。她說:“這個很好吃,我今天在這兒吃了兩頓,都要了烤鴨。”記者試吃了一個,無論餅、醬還是鴨肉,味道正宗而且新鮮,唯一的缺憾是沒有黃瓜條,工作人員解釋說,按照全聚德的要求,黃瓜都是要現切的,所以這里便“因陋就簡”了。
由于有些代表團還沒入住,奧運村餐廳目前尚未滿負荷運轉,常規人流量維持在兩三千左右。按張秋平的說法,“再有兩天吧,這里就要‘瘋’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