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時間下午6時,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授予北京。 新華社供圖
夢圓莫斯科
“不論你們今天作出什么決定,都將載入史冊。但是只有一種決定可以創造歷史。”2001年7月13日下午,作為北京申奧代表團最后一位陳述人,何振梁發言的第一句話立刻輕輕地敲打著在場的每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和電視機前每一位觀眾的心。
雖然第一次失敗了,但是,8年后,當中國重新整裝出發,情況已大不相同。“這一次,基本上是眾望所歸了。”何振梁的語氣里流淌著平靜的喜悅和按捺不住的自豪。“不僅準備充分了,我們的國力也大大增強,國際影響力已大不一樣,我們國家的穩定,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取得那么大的成績……本來支持我們的更加支持,本來有點猶豫的,這次也支持了。”
每一張選票背后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委員,一個個外交關系。努力了幾十年,在前往莫斯科的飛機上,何振梁估算著中國可能得到的選票:“我比較有把握的是,第一輪,我們可以在42至46票之間,第二輪在54票上下。”最終的結果,第一輪,中國44票;第二輪,中國56票,即以比第二名多倫多多出34票的過半票數提前勝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