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4月17日報道 至昨日,已是震后第三天。接近搜救的黃金72小時,群眾的安置和物資發放問題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賽馬場是玉樹州災后最大的居民安置點。它在這一天經歷了明顯的變化。“從下午1點開始,我們進入了正軌。”該居民安置點的負責人州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松仁青相信一切都會有秩序。
“本地人外地人一視同仁”
賽馬場是玉樹賽馬的地方,空曠寬闊,居住了五六千受災群眾。
這里有很多人不是玉樹本地人,他們或在玉樹打工或做小買賣。由于沒有足夠帳篷,一些互相認識的人躺在地上擠在一起睡。
昨天上午,他們接到了政府要他們登記的消息。幾個人自發地做起了紙牌寫著各地的地名,用樹枝舉著,不斷有人聚集過來登記。他們盯著寫在兩指寬的紙條上的名字,眼睛里充滿了希望。最后一共統計了712人。他們希望把名單交上去之后,就能住進帳篷,有吃有喝。
羅松仁青說,我們對本地人和外地人一定會一視同仁。
“帳篷發放有了嚴格規定”
帳篷!帳篷!
在安置點聽到最多的是對帳篷的渴求。
希拉一家這兩天只能住在一個運輸車的底下,她9歲的女兒和她一起蓋著自己的藏袍御寒。
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拿到帳篷。
羅松仁青說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帳篷數量不夠,確實有群眾無法拿到帳篷而引起情緒波動。
他們對帳篷的發放有嚴格規定。按照輕重緩急依次發放。家里完全倒塌、有死亡的優先發放,然后是高危房。現在他們對房屋進行了初步鑒定,手里有了比較詳細的名單。羅松仁青說,之前出現救災物資無法落實下去,就是因為缺少這個程序。
昨天,賽馬場又搭上了150頂新的帳篷。羅松仁青說,由武警搭好,按照名單,一家一家入住。
對于帳篷問題,玉樹州州委副書記文國棟說,帳篷數量已經充足。問題是運進來需要一定時間。他說將會有大量的帳篷在昨天和今天運到。
文國棟表示,之前最大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群眾最需要什么沒有辦法反映上來,災情一發生,政府各級組織機構都受到了破壞,在最初以救援為主的兩天,沒能收集到充足的信息。
他說這會從昨天開始發生改變。
“需要什么就登記什么”
“就一句話,告訴我你們要什么。”昨天下午,文國棟在賽馬場露天現場辦公,他對賽馬場居民點的幾個負責人現場詢問。
羅松仁青說需要警力,每天100名。文國棟當場打電話聯系。
對于賽馬場群眾的情緒他多次詢問。他告訴幾個負責人,最重要的是趕緊掛起牌子,讓群眾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政府。
之前賽馬場沒有分片,文國棟要求立即按照不同的村鎮劃片居住。在每個片都要有臨時帳篷支部,支起桌子,“群眾需要什么,就登記什么。”
文國棟說,群眾找不到政府,要求得不到滿足,必然就有情緒。他們需要什么隨時找到人,問題就能夠解決。
羅松仁青認為,飲用水的缺乏也是最近的一個大問題。他說,由于地震,地下水受到影響,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恢復。玉樹的河水在地震前就不能飲用。需要大量飲用水作為后備。
重新開始的生活
武警青海總隊醫院在賽馬場巡回醫療。最大的體會是對藥品的渴求。
昨天早上他們一到就有一兩千群眾圍上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發放了3萬余元的藥品。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時有人過來,伸出手,希望拿到藥。看到沒有藥,就指指記者臉上的口罩。
醫療隊的李曉宏隊長說,有的人并不是有什么病,拿到藥他們就好像拿到了安慰。這場災難讓許多人內心都充滿了惶恐。
馬秀麗沒有這么想。她家里全塌了,全家人都跑了出來。她對這份幸運非常感激。
她從家里掏出了爐灶,掏出了被褥,昨天,在到處是灰塵的賽馬場,她燒了一壺水,地震后第一次洗了自己的頭發。
她說不管怎么樣,她都會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本文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