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天津市地震局震害防御處處長劉允秀(李若/攝影)
青海玉樹地震震源深度在33公里,屬于淺源性地震,因此其破環力相當大,對地面的破壞會非常嚴重。為什么在地震之前沒有預報?劉允秀認為,地震預報是世界性的科學難題,目前還沒有攻破,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包括科學、技術和經濟實力都非常強大的國家,都沒有突破地震預報關,中國也是一樣。
地震災害嚴重威脅人類生存,需要人類堅持不懈地作出努力。“這可能是一個非常長遠的過程,要經歷痛苦的磨煉,甚至犧牲幾代人的利益。做地震預報研究的工作人員不容易做出重大成果,但是每天都在兢兢業業的工作,而且還承擔一些社會的不理解。地震預報要經歷很長的過程,但是人類能放棄地震研究嗎?不能放棄!”劉允秀說。
在談到如何解決地震預報與現實問題的矛盾時,劉允秀表示,這只能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步解決。國家防震減災工作的方針是以預防為主,防御和救助相結合。通過各方面工作來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不能把命運都拴在一個不可靠的問題上。
劉允秀認為,防震減災工作是全方位開展的,首先,建筑抗震能力要過關,如果建筑不牢固,就算地震預報成功了,房子因為質量問題同樣會倒塌,經濟和社會影響一點也不降低。
第二,國民教育。要通過防震減災的知識教育,讓群眾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識,學會自救、互救的本領。
第三,救援。對未來發生的破壞性地震有可能預報不出來,人們要有充分的準備。國家的救援隊伍的建設近幾年有顯著的加強,抗震救災一系列的準備措施每天都在進行。包括物資儲備、應急指揮、救援隊伍、避難場所、物資供應等工作都有相應預案,防患于未然。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政府能夠快速、有效地組織搶險救災。總之,通過各方面工作的加強,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