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7月26日晚,行人在積水路段涉水前行。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事實上,暴雨襲京導致內澇已非首次:
2004年7月10日,北京城區遭遇暴雨,降雨強度達到每小時80毫米,蓮花橋積水達兩米,城西地區交通幾近癱瘓。
2006年7月31日,首都機場出現暴雨,降雨強度達到每小時105毫米,迎賓橋積水1.7米,進出機場交通中斷。
而南方城市的情況也難稱理想。
今年7月15日夜間到次日凌晨,廣州市區、花都、增城、番禺突降暴雨到大暴雨,凌晨3時40分,廣州中心氣象臺發布今年第一個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據廣州市水務局的公開說法,針對這場暴雨,全市各級排水部門提前對天壽路、天河客運站、中山大道、白云大道等108處易澇點和重點路段進行了布防。
盡管已經進行了重點布防,但內澇依然“防不勝防”,廣州城區許多地方依然出現了積水和澇情。一些市民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感嘆:“內澇整治了多年,還是年年整治、年年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