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5月3日,國資委下發《關于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業進一步加大對保障性住房開發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多種途徑參與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而這也是國資委首次下發專門文件,要求央企參建保障房。
據記者了解,此次央企的范圍并非僅限房地產開發企業,同時包括勘察設計、工程建設、建材、礦區等不同類型的央企。
“國家一再強調要加大保障房的供應量,這勢必會涉及到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資金的問題,另外一個是開發企業的問題。而在央企面前,這兩個問題均可迎刃而解。”深圳市合正地產集團公司集團品牌總監王恭敏告訴記者,“在保障房方面,一直是民企介入的相對較多,而央企和國企在跟政府合作建保障房方面相對滯后,大勢所趨,國資委必須對自己直接管轄的央企有所作為。”
據住建部資料顯示,2011年我國將要興建1000萬套保障房,完成這一目標約需投入1.3萬億-1.4萬億元。其中,5000多億元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籌集,剩下的8000億元由企業、銀行以及各種社會機構籌措。毫無疑問,資金是擺在保障房建設面前的“攔路虎”,而央企充當的便是那個“打虎英雄”的角色。
11家地產主業央企參與
“我們將力爭在不損害股東利益的前提下,爭取參與政策支持的保障房項目,計劃在2011年新增5個以上保障房項目。”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告訴記者,央企在保障房建設上的力度一直很大,約占全國保障房銷售面積的13%。
據記者了解,保利地產是最早進行保障房開發的企業之一。早在2007年,保利地產就建設了廣州第一個限價房項目 保利西子灣。同年7月,保利地產還中標北京常營兩限房地塊,并投資建設保利嘉園,項目包括27棟限價住宅和1棟廉租房,共計4199戶。截至目前,以上兩個項目均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除此之外,保利地產還有三個在建的保障房項目,分別是上海嘉定云翔經濟適用房項目、廣州荔灣高爾夫球場G地塊和北京昌平區沙河南一村項目。
“保障房占我們開發項目的比例比較小,我們將會逐漸加大保障房項目的力度。”保利地產營銷總監胡在新向記者透露,2011年兩會閉幕后,保利地產便給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19個城市的人民政府提交了《關于申請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函》,表達了參與保障房建設的強烈意愿,目前正處于接洽過程中。
至于央企參與保障房建設的資金來源,胡在新表示,國有資本收益并不能作為資金的全部來源,保障房建設所需大部分資金需要企業自行籌集。
據記者了解,除了保利地產外,中國建筑、中國中冶等多家央企同樣已涉足保障性住房項目,其中,僅中國中冶正在運行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就高達40多個,同時,中國中冶已將參與建設保障性住房作為2011年的主要地產業務,預計建設總規模將不低于2000萬平方米。
記者從國資委研究中心獲悉,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中,已經有11家企業參與了保障房建設。
利潤擔心致風聲大雨點小
央企扎堆建保障房,這里的利潤有多大?
“央企參與保障性住房跟利潤并無太大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講,民企更看重利潤,更看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及為生存空間未雨綢繆的考慮,而央企和國企更看重的是國有資產是否有保障即國有資產安全度的問題。”王恭敏告訴記者,央企畢竟是企業,虧本的買賣肯定是沒人干的,“保障房建設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它們需要拿保障性住房換業績。”
據記者了解,國家規定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利潤率不超過3%,但實際操作中一般項目的利潤率均能達到4%-8%,相比商品房動輒百分之十幾甚至百分之幾十的利潤率確顯寒酸,但承建保障房之后,開發商還可以從地方政府那里獲得信貸、土地、稅收等多種優惠條件,潛在的附加利潤非常可觀。同時,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能獲得政策傾斜的保障房無疑會成為開發商傾情的主要對象。
已有業內人士分析,“十二五”期間建設的3600萬套保障房,總投資額約在5萬億元左右,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亞于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而采取的4萬億投資計劃。
“未來房地產的利潤之一就是跟政府合作建設保障房和經適房。”王恭敏說,由于各個地方的情況不同,企業同地方政府合作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的是政企之間的完全合作,有的是半合作,有的是政府對某個地塊進行設定,將保障房同商品房進行綁定,比如政府在出讓某個地塊之前,要求這個地塊上未來出現的小區要滿足多少面積的保障性住房。”而后者是政府目前采取最多的合作形式之一。
但對于企業而言,將保障房同商品房綁定在一個小區,勢必影響商品房的銷售和定價,因此,對這類的合作形式相對抵觸。“就目前而言,保障房政策風聲大于雨點,政治效應大于市場效應,缺少很多細則。”王恭敏表示,這也是很多央企擔心的地方。
據記者了解,保利地產就曾因為保障房項目已完工,但政府相關銷售方案遲遲未出臺致使所有樓盤不能按時銷售,最終造成幾家開發商全部虧損。
“保障房怎么建?怎么賣?各個城市的運作都是千姿百態,沒有一個統一的游戲規則。開發商和政府在保障房的問題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誰也不知道是否能夠保障各方的利益,誰也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是否能夠皆大歡喜。” 王恭敏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責任編輯:NF015(本文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王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