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剩的相親生活
已然不再年輕,身邊的人紛紛有了歸宿,而自己依然形單影只,淪為“剩人一族”。最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頓晚飯,一根紅繩,一個號碼,牽系一生婚姻。
在北京的一些公園里,有這么一群老年人,他們手里拿著一張紙,沿著長滿垂柳的護城河轉悠,以品評的眼光相互打量著。這種特殊的聚會像是一個市場,婚姻市場。他們在這里“替子相親”,為他們的兒女尋找合適的對象,然后讓他們相約見面。
相親,已經成為21世紀“剩男剩女”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在這個“后相親時代”里,相親不再是受人排斥的一種談婚論嫁的方式了,而其高效快捷的特點,反而受到推崇。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林慧婷很少告訴別人她已經30歲了,她喜歡說自己‘快奔三’了,或許這樣的說法可以讓自己在心理上稍有安慰。林慧婷是一家電訊公司的經理,身材高挑,人也漂亮。白天坐辦公室,晚上出入酒吧,玩著小資情調,偶爾興起背個包就出去溜達一圈,沒有拖兒帶口的麻煩,生活得一身輕松,而且每月還有令人羨慕的工資。話是這么說,可這樣風光背后的辛酸,林慧婷比誰都清楚。
“回家冷冷清清,說不寂寞是假的。”林慧婷告訴《小康》記者,其實她也想回去家里有個人暖著,可以向他撒嬌,可以給他做飯。可是,并沒有遇上合適的。
“下班了,看見同事急急慌慌趕回家給老公孩子做飯,其實我心里是相當羨慕的,而我只能鉆進酒吧消磨掉夜晚的無聊。”
林慧婷原來有個男朋友,可由于當時的她太沉醉于工作,再加上應酬多,兩人見面的機會就少。一段時間后,男朋友因為無法忍受便提出了分手。當時的她并不在意,覺得堅實的肩膀肯定還有。
“我喜歡這份工作,那時候還很年輕,以為暫時不談戀愛沒什么大不了的,凡事以工作為重。在考慮了一段時間后,我選擇了工作,結果一拖就到了現在。”
現在的她依然不急,可卻把家中的二老急壞了,父母不斷以各種花樣讓她去相親。剛開始,彗婷還覺得新鮮,久而久之便麻木了。
在林彗婷的心里,她依然相信有美麗的感情,渴望那種奢華浪漫的愛戀,但也許需要時間和緣分。
“我是一個相信直覺和感覺的女人,找不到寧可不將就,我相信依然有屬于我的王子。”
為此,二老安排的相親對她而言已經是種形式,“完全應付了事,每次都是吃一頓飯,互相留下電話,而后不再聯系”。
“實在很怪異,一頓飯就好象迫不及待地要把我賣了,我還沒到那個地步。”林慧婷向記者抱怨道。
“雖然有時候我也很想結婚,但現在我的心態淡然了很多,想結婚的念頭慢慢淡了下來,這時候發現,其實一個人生活也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