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究竟是等來的還是找來的?
2007年51前后,50歲并且一直單身的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主席鐵凝終于告別單身。她的丈夫是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
鐵凝后來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在此之前的那些年,她一直在等,“一個人在等,一個人也沒有找,這就是我跟華生這些年的狀態”。
很多年以前,冰心告訴鐵凝,“你不要找,你要等。”鐵凝一直記得老人說的話。
結果,一等就是50年。她對待愛情有足夠的耐心。因為她說,她對婚姻有較高的期待,寧愿沒有也不要一個湊合的婚姻。
“不要因為年紀結婚,也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這也是當下許多“情剩兒”的心態。
然而,像鐵凝那樣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等上50年的畢竟是少數。誰敢說自己強大到可以樂觀地孤單一輩子呢?即便是曾經紅極一時的美劇《欲望都市》中獨立而自信的薩曼莎,到老了仍然還是不甘心與閨蜜們一起度過自己50歲的生日——總歸是需要找一個人來白頭偕老的。
多數人說,在等緣分。緣分其實也就是碰機會。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你也在這里嗎?
腦海中,“剩男剩女”們或許曾經無數次想象著張愛玲給我們預設的場景。然而,文學總有美化現實的嫌疑。倘若真遇上了,當好好珍惜。因為,這可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一份來自百合網的婚戀調查報告指出,造成人們單身的最大原因是交際圈太窄機會太少。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干事、百合網CEO田范江分析,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的擴招都導致了人口大幅流動的加快,人們在流動的過程中交友的途徑和社交的圈子也在逐漸地縮小,往往造成曾經熟悉的社交網絡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情況。
2009年1月,中科院為大齡單身科研精英組織了一場相親會。這是中科院送給這些科研精英們的一份特殊的年終獎。這些被社會稱為精英的“剩男”說,他們真心渴望結束單身生活。于是,都市中才華橫溢、花容月貌的適齡女子趨之若騖。
相親,一度被看做是“ 舊時代”的產物再一次在21世紀的“剩男剩女”中流行起來,各種相親方式相繼上演,多元化發展。“替子征婚”、“網絡征婚”、“電視征婚”……其中,互聯網上的征婚成為E時代“剩男剩女”最便捷和最受歡迎的方式。一個龐大的網絡婚戀市場的形成很能說明問題。
2006年《中國網上婚戀交友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網上婚戀市場規模為9100萬元,同比增長145.9%。彼時,報告預測,未來三年該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0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53億元。這吸引了眾多風險投資機構重金進駐。
百合網,國內最著名的婚戀網站之一,在它建立的第一年就先后吸納1100萬美元的兩輪融資。而號稱為中國最好的嚴肅婚戀網站的世紀佳緣則宣稱,每天有2萬新會員注冊,目前已擁有1713萬會員,并已獲得多筆巨額風險投資。
盡管扮演“剩男”秦奮的葛優在影片中說,相親其實是件挺不靠譜的事兒。但是,不管是自愿還是迫于壓力。相親成為了“剩男剩女”們生活的一部分。
“去看看也好,給自己一個機會。別笑,很多婚姻就是這樣看成功的。問題不在看,問題在一個人在當時有多想結婚。想得夠厲害,一定會成功。”香港暢銷作家亦舒曾經借她女主角的口這樣說。
從這個角度看,愛情也許是找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