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均(《世界華人》雜志編委):
這名肇事中國博士生究竟錯在哪里?
首先,由于江海松肯定不止一次乘坐過航班,他對角色扮演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也就是說“明知故犯”。
另外,從1月3日~8日近6天時間里,美國媒體反復播送因有人非法進入機場安全區導致機場“癱瘓”6小時的新聞,身在機場不遠處的中國博士生不可能一點都不知情。警方動用警力苦搜5天后才鎖定這名中國博士生。
做了錯事不認錯、僥幸、有膽量犯規則卻無膽量擔責任,這是這名中國博士生最大的錯誤和悲哀。
涉嫌種族歧視?
有學者認為,此事件難逃種族歧視之嫌;而有人指出懲罰要“一視同仁”,不認為存在種族歧視
薛涌:我認為,有些政客靠沽名釣譽吃飯,小題大做,甚至難逃種族歧視之嫌。美國本是自由浪漫的國度,這種事出在“9·11”前,大家會覺得癡情的年輕人很可愛,如今則是草木皆兵。要草木皆兵,也該一視同仁。但不久前一對白人夫婦大闖國宴,不僅進了白宮,還和總統副總統都合影留念,也不見把他們怎么樣了。外國人的一點小過失,何以如此大做文章?
約翰:我覺得不存在種族歧視。目前,不管是什么種族在這種非常時期犯錯,都要采取措施。之所以結果不同,是因為美國法律講究無罪推理。有錄像證據證明,江海松是知道闖入警戒線不對,而那兩位白人夫婦卻不同。
文化差異大?
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更重“面子”
約翰:我覺得對事件的不同看法與文化差異有很大關系。很多人都認為他有錯,特別是那些當事人,比如因為他導致飛機延誤的人對他的看法比較負面。但僅是因為他的舉動造成的后果而感到不滿意,不牽扯到給中國人“丟臉”。整體上講,我覺得多數美國民眾喜歡“英雄形象”。美國人對浪漫愛情故事的感覺很強烈,而且多數人認為為愛做些事情本身是對的。
岳經綸(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
江同學的行為是特定情景下的情感流露。如果事情發生在中國,人們的關注度就不會這么高。但正因為事件主角身份比較特殊,又是在異地他鄉,又是博士生,做出這種大膽、不守規矩(違法)的事情,自然會受到一些國人的指責。實際上,中國人還是很介意自己在國際社會上的表現的,也就是說“好面子”。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以及出國旅游人數的增多,國人應加強對公共道德、法則的遵守,國人文明程度也應逐漸提高,這些可以說是中國“軟實力”的組成部分。(記者蔣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