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江海松在實驗室。
女友準備到新澤西州去支持男友江海松。
“吻癱”機場的中國留學生江海松(音譯)將于1月28日在美國紐瓦克市法院出庭。江海松女友目前身在洛杉磯,準備到新澤西州去支持男友。一時間,“浪漫一吻”成為中美兩國網(wǎng)民討論的熱點話題。
有人批評說,江海松給中國人丟了面子,折射中國人不守規(guī)矩的陋習。同時,美國的一些網(wǎng)友則認為,“吻癱”事件讓美國公眾質疑機場安檢漏洞到底還有多少,認為江海松給美國安檢做了好事。
江海松到底值得同情?還是應該受到譴責?其行為和不同國家民眾的反應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異?為此,記者采訪了不同國籍的學者與專家,剖析事件所折射的深層社會問題。
責任到底在誰?
有人認為“美國政府負更多責任”;有人批判江海松“明知故犯、無膽認錯”
薛涌(中國長大,美國薩福克大學歷史系教師):
在反恐時代,政府應首先把安全漏洞堵住,不能過分責怪不小心鉆了漏洞的普通百姓。機場警戒線,過去人們也常“穿越”,只是沒有鬧出這么大的動靜。
正如美國網(wǎng)友所言,如果不是江海松首先闖了個小禍,真要是恐怖分子進去了、炸了飛機,豈不是更大不幸?江海松恰恰給了美國安全部門修補漏洞的機會。
約翰(美國人,教育工作者):
我想美國人更傾向于責怪負責安全的工作人員。在非常時期,美國人很害怕恐怖襲擊,他們要依靠政府給他們安全。他們想看到政府對管理更嚴格,高于處罰江海松本身。
雖然江海松肯定要承擔一定責任,但作為一個在異地他鄉(xiāng)的外國人,如果換成是我在中國,也會面臨應有懲罰。但更重要的是,讓政府相關安全部門開始反思,今后如何再避免類似情況發(f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