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疑
1 采集1個月就報廢?
醫院條件差易致血液報廢
根據血袋上的標簽,血漿采集于今年10月3日13時44分,到2014年10月3日才失效。為何采集完1個月后,就因“報廢”而被用作肥料?
發帖者白先生解釋,按照規定,血漿需在零下20度以下冰凍保存,只有大醫院才有這樣的冷凍條件,小醫院只能用冰箱保存,很多血漿很快便不能使用。
成都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證實,血漿保存對溫度等有嚴格要求,偏遠不發達地區的醫院,儲血條件簡陋,容易導致血液報廢。
另外,這些醫院臨床使用血液時,也可能在溶血等環節出現問題,導致血漿報廢。
2 “廢血”隨意當肥料?
廢血須由專門機構回收
發帖者白先生稱,報廢的血漿,是朋友從醫院血庫里拿的,并非購得。
網友擔心,“廢血”從醫院里輕松“外流”,如果被人再次賣入醫療,后果將非常危險,“上面標簽和條形碼齊全,誰能識別有沒有報廢?”
成都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稱,根據規定,血液在使用中發現問題,必須立即停用,然后由輸血科(血庫)集中回收,進行高壓消毒和集中無害化處理。雖然各醫院的操作辦法可能不同,但“廢血”絕對不能流入社會,不得挪作他用。(記者段修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