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下,如何讓繼任之樹長青?
這20家公司是即便在危機中也不放松領導力培養與傳承的高手,越危機,越強調內功修煉,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務實創新的佼佼者。
很多人都把眼光盯在張忠謀的背后,他們都有一個疑問:誰會跑在張忠謀的后面?10月17日,臺積電運動會舉辦,作為一個標志性的動作,“半導體教父”張忠謀要帶領員工跑5000米長跑,自6月份復出的張忠謀身兼董事長和CEO職位,因為“裁員”和業績等原因,張忠謀親手撤換了自己一手培養多年的蔡力行。
這是一個極具東方象征意義的問號,一般跟在張忠謀身后都是接班人,去年運動會跑在張忠謀后面的是當時的CEO蔡力行。張忠謀的接班人策略采取的是“賽馬”哲學,他曾在2007年跟韋爾奇的對話中有所透露,“過去二十年來,我曾經安排營運長接班人選多次。”
事實上,即使在大危機之下,“老帥出馬”后的重要戰略都不是在業務層面,而是在領導力層面,我們看看另一“教父級”人物柳傳志,他把自己復出后的定位放在“制片人”上,柳傳志的另一個重心是“聯想學院”,要以“死磕”的決心再造一批聯想之星。
“老帥出馬”的故事只是2009年領導力變革的一個縮影,但緊接著的拷問是,那公司的接班人計劃是否有變?更大的疑問則是,對于更多沒有“壓陣腳”老帥的中國企業領導人而言,面對經濟危機的熊熊烈火,如何讓繼任之樹長青?如何為危機后的下一輪增長積蓄最強悍的力量?
這是《中國企業家》與Hay(合益)集團合作推出的“2009年中國最佳領導力培養公司榜”的主題。
我們的意思是,大危機之下,那些仍把領導力培養與發展當作“頭等大事”,仍然保持著全球視野、未雨綢繆的長遠眼光,仍然在領導力培養的戰略性、系統化、高管參與度、多樣性、結果導向等方面力行不輟的,才是領導力培養的真正英雄。
2009年,我們通過一系列系統的研究方法,專業的評委評審系統,從200家優秀的中國大公司中精選出40家(包括中國香港、臺灣的大公司),對其領導力培養的各個層面進行調查、分析、訪談。歷時5個多月時間,我們選出了中國“最佳領導力培養”的TOP20,特別的,我們對他們在“危機下的領導力培養”話題進行了系統性調研。
這20家公司是我們心目中的“烈火金剛”,他們都是立足當下、前瞻未來的高手,越危機,越強調內功修煉。
越低迷,越修煉“內功”
在針對候選公司的調查中,結果顯示,經濟低迷時期,接近七成的被調查公司增加了培養各層領導人的緊迫性,六成的被調查公司在各層領導崗位都安排有內部培養的繼任者(見圖1、圖2)。
“有力的領導”往往被看作偉大公司在挑戰中持續成長、變革和再生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如同很多人選擇重返校園修煉自身一樣,優秀企業在危機時刻更加關注領導力的培養。
研究表明,擁有強大領導力培養能力的公司,在市盈率上要高于一般公司。戴夫·烏爾里克、諾姆·斯莫爾伍德就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撰文稱,如果領導者能夠組織好資源服務客戶,激勵員工以客戶為重心,跟蹤企業對客戶的服務水平,就可以將企業的領導力品牌轉化為市場份額。他們研究了多家知名領導力品牌公司,如通用電氣、強生、百事、波音、迪士尼、寶潔等,這些公司在過去10年的市盈率水平,始終高于所在行業的平均水平。
我們也分析了部分上榜公司的市盈率情況,比如萬科、招商銀行、海爾等,他們3年的市盈率狀況,也是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
“有力的領導”才能有“有力的增長”,2009年,沙鋼集團是唯一入選財富500強榜單的內地民營企業,排名444位,2008年沙鋼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452億元。這個強悍的鋼鐵沙皇,其領導力培養戰略卻一直不為外界所知,危機之年,他除了“去沈文榮”化,還把一大精力放在培訓新人上。沈文榮告訴《中國企業家》,“沙鋼‘十一五規劃’第一條,不是要增產多少噸鋼、多少噸鐵,而是要保證長青的隊伍。”
另一個特別的例子是華為,金融危機導致通信設備銷售不振情況下,華為2008年銷售逆市增長43%,超過幾乎所有競爭者,2008年實現合同銷售額233億美元,實際銷售額183億美元。除了華為的戰略聯盟和客戶融資等非常規武器,華為在領導力培養和發展系統也是另一個非常規武器。評委之一、《創富志》主編張信東認為華為的領導力培養已經登峰造極,“即便任正非退休了,華為憑借現有的人才儲備和領導人培養機制,依然可以較長時間內屹立不倒。”
不花哨,更務實創新
我們2009年的調研發現,在領導力培養上,上榜企業的領導人很少從國外花哨的領導力概念中汲取力量,而是依托本土,根據本公司的現實路徑進行領導力培養的設計和創新。
華潤集團有一個培養CEO級領導力的“60班”、“70班”,這是一個帶有獨特中國符號的名稱,這種設置有點像中央黨校的“中青班”和“省部班”兩個培養國家“棟梁”的重點班,考慮到華潤董事長有過中央黨校的進修經歷,這種做法也非常切合央企的氣質。在培訓內容上,也是中西合璧,有國際流行的MGL培訓項目,也有貼近本土的客戶導向培訓。
阿里巴巴的領導力培養和發展機構叫“組織部”——借鑒中共的經驗,將集團和子公司高管統一培養和規劃。阿里巴巴培養領導人的一個非常規戰術是高管輪崗,在組織部的支持下,將一個高級管理者放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崗位上。事實上,輪崗制正是西方領導人培養的一個流行理論,也是美國AT&T、IBM和施樂選拔領導人的準則。但在阿里巴巴,輪崗制被賦予了更現實的意義,培養“孤獨”的領導者——獨立決策的能力。
另外,和西方流行的“相馬”式接班人培養計劃不同,中國企業家更強調“賽馬”模式,即在相互競爭的環境下選中最終勝出的黑馬。制造業巨頭郭臺銘就是這么做的,他在2008年退居二線時,就沒有指定一個唯一的接班人,而是模棱兩可的表示要“退而不休”。2009年復出時,在接班人培養上仍是霧里看花。這并不表示郭臺銘沒有接班人計劃,他并不缺接班人,缺的是能給鴻海指明未來方向的頂級接班人,郭臺銘采取的務實性創新是獨創了“三部曲”接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