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管會表揚我保護了國家財產”
在張純潔的記憶里,1948年10月22日下午的鄭州云開霧散,格外晴朗,大街小巷淹沒在了歡樂的海洋里。
那天下午,張純潔在太康路與長春路十字路口遇見了學校地理老師趙先生,趙老師高興地說“咱們都沒走,這很好哇”,隨后讓張純潔找找留在鄭州的同學,他們三天后到學校集合。10月25日,同學們來到學校集合,一數居然有40多人。軍管會的解放軍早已等在這里接待他們,見學生們來了,叫他們每人回家拿一個口袋,跟解放軍去車站背大米。
這些大米,是解放軍節余下來的軍糧,都分給了沒飯吃的貧苦百姓,學校也分到了一些。同學們把米背回學校,準備生火做飯,卻發現廚房沒有用具。張純潔立即大聲報告:“菜刀、鐵勺、飯桶都在我家保管著哩。”他回家取來這些東西,當場得到了軍管會的表揚。“軍管會領導夸我‘自覺保護了國家財產’,我還當上了臨時班長呢。”回想當時的情景,張純潔爽朗地大笑。
從這天起,張純潔和同學們每天吃飽了飯就列隊去大同路東頭的原國民黨綏靖公署大禮堂學唱歌,學扭秧歌,還跟軍管會上街宣傳,書寫標語,張貼“保護民族工商業,恢復社會秩序”的布告。再后來,他們將解放軍愛護群眾的紀律排演成小話劇上演宣傳,“從此,一切都和過去不同了,大家都由衷地感覺到幸福。鄭州再不是一個充滿恐怖和壓抑的城市,到處散發著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氣息……”在1988年紀念鄭州解放40周年征文活動中,張純潔寫下了這段話,表達自己的心境。
“希望‘解放之歌’永遠傳唱”
“鄭州解放后,軍管會接管了城市,也留下了一首《鄭州解放之歌》。在我的印象中,全國還沒有哪個解放的城市傳唱解放歌曲,這首歌可以說是一件難得的近代文物。”張純潔說,鄭州解放不久,他們這些青年學生天天唱著《鄭州解放之歌》走上街頭宣傳,當時年幼的張純潔不知道這首熱烈歡快、朗朗上口的歌曲到底出自誰之手,他只能憑印象猜想可能是軍管會某一位有文化、懂藝術的同志創作的。
盡管因當時條件所限,《鄭州解放之歌》未能留下錄音資料,但張純潔卻始終無法遺忘它的歌詞和旋律:“十月二十二,偉大的一天,嘩啦啦砸開鐵鎖鏈,咱們的鄭州解放了!翻開霧云見晴天。市民十六萬,受苦又受難,盼來了共產黨拯救咱。人民的救星來到了!搬掉頭上三座大山……”
1988年10月,在紀念鄭州解放40周年文藝晚會上,開場演唱的就是這首《鄭州解放之歌》;1998年鄭州解放50周年時,張純潔將整理出的完整的《鄭州解放之歌》交給了鄭州市委。當年10月13日,這首歌被鄭州晚報完整刊載。
采訪中,張純潔透露,前幾年鄭州市有關領導曾建議將這支歌刻在石碑上,立在市區解放路附近街心公園內,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沒能實現。
“當年,朱德總司令曾說過‘解決中原就等于解決了全中國’,解放鄭州,實際就控制了中國的鐵路運輸命脈,對解放全中國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我希望《鄭州解放之歌》作為鄭州解放的歷史見證,要永遠傳唱下去。”說著,老人不禁輕聲哼唱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