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管理 過早規范限制發展?
目前,中國的電子商務構成相當復雜,既有規模不等的企業,也有個人,而在個人賣家中,既有交易二手、閑置物品的“玩家”,也有將其作為創業或謀生途徑的專職賣家,營業額亦是相差懸殊。
某交易類網站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該站成交額為433億元,平均每個月36億元,以150萬賣家來算,平均每個賣家每月的成交額只有2300元。如再扣除那些占據成交額相當比重的企業賣家,個人賣家中的平均月營業額非常低——這些個人賣家只是群體龐大才實現了巨大的交易額。
專家認為,對這個群體的管理,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應該區別對待。呂伯望認為,“主要應該管企業,管大賣家;而對于個人賣家,沒有必要管,宜放開放活。”
“對于數量巨大的個人交易者,我們認為目前依然處于培養和發展階段”,一家網站負責人如是表示,“希望國家在各方面能夠給予更多優惠的政策以促進產業的迅速發展。”
其實,對于此次北京市工商局出臺的網店新政,大多數人認為本意是好的,從長遠來看,也將有利于電子商務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化發展。之所以受到爭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實施此類規定的時機并未成熟。
“中國電子商務目前仍舊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過早地規范可能會限制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荊林波說。
盧奇駿也表示,從產業角度來看,網絡零售業屬于一個先導性、新興和朝陽產業,就產業政策來講,更多需要的是強調引導、促進、支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適度的規范。如果管理嚴厲或者過于超前,反而會起到拔苗助長的負作用,導致產業發展失去生機。
“政府的引導也很重要,要使誠實的企業能獲得激勵,簡單說,就是違法要打,守法要獎”,卓越亞馬遜中國區總裁王漢華建議,“政府要一手扶,一手獎,一手打,營造出一個能讓合法經營者得利的市場環境,鼓勵誠信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積極性。”
網上開店 分流就業(鏈接)
由于具有嘗試門檻低、成本投入小的特點,這幾年,網上開店逐漸成為許多并不富裕人群實現個人創業和就業的途徑之一,電子商務企業為社會分擔就業壓力的效果亦開始顯現。
淘寶網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淘寶網已經為社會提供超過3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其目標是最遲到2010年,努力為社會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張意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