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八月,又一屆畢業生跨出了校門,踏上工作崗位。近幾年,隨著一批批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相繼走上社會,“80后”漸漸成為一支職場上的生力軍。
可愛、率真、獨立,抑或浮躁、張狂、叛逆……被貼上這些時代標簽的“80后”人群,其中不少人正用他們特有的話語,表達著別樣的就業心態,也勾畫著有別于他們父輩的職場人生。
擇業:“我選擇,我喜歡”
“朝九晚五,收入不少,社會地位還算高。”“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一天三頓飽,每天洗個熱水澡。”這些曾被一些中年人掛在嘴邊的順口溜,不少“80后”并不贊同,他們最終敲定工作的理由,往往更隨性、更簡單。
“專業是選擇工作的籌碼,而不是枷鎖。”法學碩士生小鄭說。小鄭以高分通過了司法考試,在旁人看來,她從事法律工作,當個法官或者律師,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一條路。但小鄭卻放棄了一家律師事務所的錄用書,毅然選擇到一家外企從事市場推廣工作。她說,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即使“背叛一下專業”,也“值得去過把癮”,同時,自己的法學知識背景是大多數同行不具備的,這是她獨有的優勢。
“我最大的財富是年輕。”《時代報》記者尹玫原本是黑龍江一所高校的教師。能夠順利在高校任教,已經讓身邊不少同學羨慕不已,但是試用期剛滿,尹玫就決定辭職,到上海打拼。她說:“在一個太穩定的環境中,容易喪失斗志。所以我寧可放棄原來的工作,重新開始。雖然現在的工作非常奔波,但是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生活更豐富多彩了。”
因為喜歡,因為興趣,因為夢想,因為新鮮……在一些“80后”眼中,選擇工作,除了這些之外,不需要太多理由,一句“我選擇,我喜歡”就足夠了。
“或許我的冒險換來的是一段失敗的經歷,或許我的選擇還沒有建立在清晰定位的基礎上。但是,社會的評價,怎么能比自己內心的評價還重要呢?“小鄭說。
執業:“快樂崇拜,自由至上”
“快樂的心情”,“自由的空間”,這是不少“80后”對心目中理想工作的形容詞。他們認為,工作是不是有樂趣,與老板和同事相處是不是愉快,是評價一份工作好壞的重要指標。
外企職員小楊說:“上班忙碌一些沒問題,我最在乎的是,同事之間相處得是不是愉快。”她說,幾名年輕人加班到晚上8點,然后一起出去吃飯,聊聊身邊的新鮮事,發發牢騷,排遣郁悶情緒,但是只要大家在一起,就能忘掉一天的疲憊。
“我最害怕和老板打交道。”在一家咨詢公司當職員的小鐘說,“和老板相處的時候,他會試著一點一點把我們的棱棱角角磨掉,把我們打造成那些上世紀60、70年代的人們眼中所謂的‘成熟’,挺不自在的。”
渴盼“寬松自由空間”,這樣的想法在“80后”人群中比較普遍。“公司要尊重年輕人自由發表觀點的權利。我們有質疑的權利,公司就應當給予我們質疑的途徑。比如,公司設立了內部網絡論壇,還有老板信箱,說是讓員工暢所欲言,為公司提出意見和建議。但是,論壇卻采用實名制,這就讓我覺得非常‘假’。”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小程說。
“快樂不快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作環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少“80后”這樣說。他們眼中的理想職場,人際關系很簡單,人們可以平等地交流,年輕人可以被尊重、被關注。
都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然而,在緊張的工作中,“80后”依然堅守自己“快樂”和“自由”的領地。外在環境帶來的心理感受,甚至決定了他們是否愿意繼續這份工作,而“不開心”則成了很多“80后”選擇跳槽的理由。(賈遠琨、高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