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散了”……以往羞于啟齒的“離婚”一詞讓“80后”年輕人說出來顯得自然平常,在婚姻登記員和法官眼中,年輕人盲目結婚導致輕率離婚的情況屢見不鮮,“速婚”、“閃婚”、“閃離”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的人看得瞠目結舌。
根據婚姻登記部門的統計,去年全北京有24952對夫妻辦理離婚登記,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婚姻關系維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結婚5年內離婚;結婚不到1年就離婚的有970對,有52對離婚的夫妻結婚還不到1個月。
在“百年一遇的吉利日”——2006年6月6日結婚的,也已經有11對離婚,其中最短的婚姻關系只維持了23天。這些夫妻中,有的認識了一個多月就登記結婚。而在這些“閃婚”“閃離”的離婚夫妻中,“80后”又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周末夫妻”、消費AA制、合則聚不合則散等婚姻理念頗受“80后”的認可和追捧;然而,“80后”獨生子女成為離婚高發人群,給家庭、給自己、給孩子都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這已成為婚姻管理部門、婚姻家庭專家和社會學家關注的社會問題。
經濟依賴、家務低能
誘發離婚
1984年出生的筱竹前年大學畢業沒多久就與同學志強結婚了。他們的很多同學中女生畏懼高齡難嫁,男生希望“后方穩定”,也紛紛選擇了短平快的結婚方式。婚后兩人盡管在單位都能獨當一面,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還是漸漸顯現出來。志強從小花錢大手大腳慣了,一個月的工資半個月花完,之后便心安理得接受老爸接濟;筱竹則是收拾屋子、做飯等家務樣樣“拿不起來”。
與此同時,都是獨子的兩人過強的個性不時發生沖撞,換新手機必須兩人一人一個,MP3、數碼相機甚至電腦要置辦就得是一人一臺,即便如此,因生活瑣事引發的爭吵還是越來越頻繁,終于有一次,在筱竹無意中刪除了志強的一封重要郵件后,雙方的矛盾徹底爆發,互不相讓的兩人在結婚一周年時領回了離婚證。
筱竹和志強的婚姻狀況在“80后”中頗具代表性,經濟不獨立、“家務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軟肋”,加之缺乏寬容、理解的個性往往容易成為輕言離婚的導火索。有調查顯示,在已成婚的“獨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計時工來做家務,20%由父母定期為其整理房間,80%的家庭長期在雙方父母家里“蹭飯”,30%的夫婦自己的臟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
婚管部門
結婚就盲目離婚更草率
“兩個人登記時可能對婚后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都不清楚,甚至根本就不愿擔負這種責任,只注重婚姻中個人的感受。”說起“80后”離婚高發現象,市民政局婚姻管理處李紫薇表示出自己的擔憂。她告訴記者,去年的一個所謂黃道吉日,她在區里的婚姻登記處遇到兩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男女來辦理登記手續,當問及二人的結婚原因時,他們的回答是:“路過這里看到很多人在辦手續,一打聽才知道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們也認識一個多月了,反正早晚也得登記,索性趕今天辦完得了。”“很多年輕人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草率結婚,結婚后感情基礎不牢靠,而都市生活節奏快,人心容易浮躁,發生矛盾后不懂得自我調適和雙方諒解,缺乏社會責任感,就容易草率離婚。”李紫薇說。
婚姻家庭專家
婚姻穩定應多些寬容忍讓
針對“80后”獨生代離婚高發的現狀,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家庭社會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專家王震宇從社會和家庭兩個層面剖析了其中原因:“‘80后’這一代人是在社會轉型期長大的,各方面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響使他們改變了固守終身婚姻的觀念,不認為婚姻是終身大事,更不恪守從一而終的觀念。”
王震宇指出,獨生子女被父母從小過分溺愛,往往比較任性,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在婚姻生活中忍讓性、寬容度都不夠,導致了他們的婚姻穩定性下降。同時,這一代人對婚姻感情質量的要求更高了,對平淡生活不愿意“湊合”,由生活瑣事引發的“婚姻死亡”現象也就越來越多了。
解決之道
婚姻家庭咨詢師拯救婚姻
“缺少婚前教育應是‘80后’離婚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有關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新人都表示沒有接受過“正式的”婚前培訓和教育。“目前離婚率仍處上升趨勢,應把婚前教育列為步入婚姻殿堂前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程序,也可作為降低‘80后’、‘90后’離婚率的嘗試。”王震宇說。記者了解到,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已于去年年底啟動了“婚姻家庭咨詢師”培訓項目,培訓內容包括婚姻家庭的基本理論、現代婚姻關系、國內外婚姻發展趨勢、問題及對策、兩性心理學、婚姻家庭倫理、性科學等8門課。本市近期將開始第二期的培訓工作。另外,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已向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遞交了“婚姻家庭咨詢師”職業鑒定申請報告,一旦通過批準,婚姻家庭咨詢師將會和會計師等職業一樣成為一個合法職業,并由勞動部統一組織考試和頒發證件。婚姻家庭咨詢師今后的工作將包括婚前教育、婚姻困惑指導、“死亡”婚姻的法律援助等。(杜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