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漂亮的學校,要好好讀書哦。”來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外來民工,像趕集一樣,興奮地領著自己的孩子在校園里逛。
占地40畝,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這是紹興市投資3000萬元建造的第一所公辦民工子弟學校。設計規模為36個班級,可容納1600名學生就學。這個按照浙江省標準化學校一類標準建設的群賢小學,被紹興市委、市政府列為全市重點工程和民心工程。
紹興全市,有近5萬名外來民工子女在各類學校就讀,占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人數的10%。
“一個對外來人員都這樣關愛的城市,肯定是一個不錯的城市。”來自江西上饒的孫小娟,高高興興地把孩子送進紹興市區稽山小學,說了一句樸實無華的話。
“關心群眾安危冷暖,記住百姓衣食住行”
去年1月5日,紹興市委、市政府在新年召開的第一個大會,就是大規模為民辦實事工作專題會議。紹興市委、市政府針對群眾“就業難”、“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出行難”、“貧困家庭生活難”、“治安難”這“七難”,決定開展“助業”、“助居”、“助醫”、“助學”、“助行”、“助困”、“助安”這“七助”行動。主要任務目標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諾。
“為民辦實事決不是一時之事,更不是為了作秀,而必須注重實效,注重根本,注重長效機制的建立,把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紹興市委書記王永昌說。
為此,紹興市建立和完善了民情反映機制、社會保障機制、便民服務機制、多元投入機制、責任落實機制。
在“為民辦實事”任務分解表上,共有44項具體任務,責任部門涉及紹興市發改委、建設局、城改辦、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文體局等14個。
此后一年多,紹興市全力推進“七助”行動,既關注眼前的、顯性的問題,又關注長遠的、隱性的問題,加強政府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為一座城市謀劃更和諧的發展圖景。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社會保障”
火車站社區沿路的宣傳欄里,貼著許多招工信息的紙張。在社區辦公室,一臺與紹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網的觸摸屏上,顯示最新的就業信息。
在紹興市區,12個街道(鄉鎮)70個社區的勞動保障平臺全部開通了就業事務管理系統,職業介紹、就業登記等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完成,“一點登錄,全市查詢”。
在紹興市區,有一個規模很大、服務設施齊全的人力資源市場。全市有各類職業介紹機構118家。有形市場和無限網絡緊密相連,共同為“助業”效勞。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社會保障,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紹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呂斌說。
從去年以來,紹興市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2.17萬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9.36萬人。就業形勢比較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
“政府服務就業,市場選擇就業,個人自主創業”,紹興市正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
“人民是天是地,人民是根是本”
“人民是天是地,人民是根是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紹興市建立了一個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養老、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社會互助、臨時幫困和送溫暖活動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圍繞這一目標,紹興市開展了一系列“助醫”行動。市長張金如連續五次到鑒湖鎮督查飲水工程建設,為了南部山區5個村莊早日喝上清潔水,一天也不能拖!
紹興市近年來投入3億多元,新建、擴建鄉鎮衛生院,完善市、縣(市、區)、鄉鎮、村四級預防保健網絡。全市建成了符合標準的10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76個服務站,已基本實現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全覆蓋。到去年底,全市所有的村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315萬農民享受到了合作醫療帶來的優惠。
“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好了,去看病騎上個小三輪,六七分鐘就到了。”紹興縣小赭村66歲的馬老漢邊說邊比劃。
“助居”行動,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從“住房難”中脫身而出。目前,紹興市區人均生活用房面積12平方米以下的家庭,住房基本得到解決。
“平安是福,和諧是金”,紹興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平安辦主任邵平遞出的名片,上面印著這8個字。紹興市117個鄉鎮全部建立了綜合治理工作中心,構建動態環境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來自浙江省統計局城市調查隊的數字表明,紹興人安全感受度達98.56%。有了安全感,才會有幸福感。(袁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