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步伐加快,大批農民涌入城市充當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背后的留守兒童問題近年來也日益凸現(xiàn)。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詞匯最早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現(xiàn)階段主要指由于農民工進城務工后,廣大留守在農村得不到正常結構家庭撫養(yǎng)的農民工未成年子女。
由于受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社會結構體制和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民工在進城落腳的同時,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等諸多現(xiàn)實問題,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并托付給其他人代為照看,最終形成了農民工父母與子女分隔兩地的局面。
據國務院《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01-2010年)》實施情況顯示,2005年中國流動人口約1.5億,18歲以下隨父母流動的兒童2000萬,留守在農村的也有2000萬,這一數(shù)字約占全國農村兒童總數(shù)的8%。而在重慶、江西、四川等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shù)厝績和兴急壤_到20%左右。這些兒童中很大部分已進入學齡;在甘肅、河北、江蘇等省開展的調查表明,留守兒童在農村學齡兒童中所占比例高達47.7%。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2004年做出的一份調查表明,留守兒童中56.4%與留守的單親生活在一起,32.2%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和其他親戚生活在一起,0.9%被寄養(yǎng)在別人家里。
專家指出,由于監(jiān)護質量不高而造成的畸形成長,久而久之可能給留守兒童帶來一系列心理、道德等問題,比如學習成績不好,心理健康不佳。相當一部分人由于管教缺乏,放任自流,最終觸犯法律。據貴州省調查統(tǒng)計,該省80%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處于中下等,40%是差生。
四川省心理學家游德良對井研縣門坎小學近400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調查后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問題,其中106人存在焦慮心理,107人有抑郁癥狀,88人屬易怒性格,100%的孩子都羨慕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小伙伴,在精神方面被拋棄感強烈。更為嚴重的是,在這些留守兒童中,有過失行為的占57%,有說謊行為的占35%,有偷竊行為的占7.4%,有攻擊行為的占30.6%。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留守兒童也占相當比例。在遼寧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僅鞍山籍的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兒童就占服刑人員的12%。
四川省心理學會理事長李小融認為,留守兒童走向犯罪,家庭教育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長時間見不到父母,這樣的家庭結構,無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在這種情況下,犯罪的根源就會趁機滋生。
通過深入調研,四川省心理學家游德良認為,留守兒童正處于道德品質形成、文化知識掌握和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對他們予以關愛已是刻不容緩。
鞍山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楊萍則表示,應解決當前留守兒童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力量的參與,人口計生部門應當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局出發(fā),在為留守兒童構建健康網絡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