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近日舉辦的一個兒童食品安全論壇上,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發布一項檢驗結果顯示:對114份標示有“兒童營養食品”的產品檢驗發現,其中1/3的食品根本沒有營養成分,1/3的食品有營養成分但未能達到標簽標示的指標。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楊潔彬教授建議,應當制定兒童食品法規,加強兒童食品衛生方面的立法工作。
楊潔彬教授表示,“科學發展一方面使人們飲食水平普遍提高,另一方面,食品中也增加了一系列不安全因素。”這些飲食風險給人類特別是兒童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如化學合成物質的過量應用,農業生產中化學肥料使用量增加,加工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等多種危害人體的添加劑等。可見,家長在為孩子購買食品僅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還遠遠不能保證食品的安全。
多項研究證明,不安全食品除了影響兒童的成長健康外,還對他們的生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智力發育有不良作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梁志宏說,由于兒童身體的各個器官尚未發育完善、代謝作用強度大,有毒物質對兒童尤其是胎兒的危害是不可逆,容易造成終生遺憾。他指出,目前抗生素大量用作獸藥或牲畜飼料添加劑,動物性食品成為兒童食品中抗生素殘留的主要來源。
楊潔彬認為,政府要加強在食品動物中和飼料中抗生素方面的立法規定,并依據規定嚴格執法,同時,制定兒童食品法規,建立兒童食品衛生標準以及兒童食品風險評估的各種檢驗監督、檢查等機構。“這對保障兒童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國家兒童行業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組組長王柏琴說,目前整個兒童食品市場因缺乏宏觀調控和產業指導,行業在秩序紊亂和不當競爭中生存,問題層出不窮。王柏琴舉例說,幼兒奶粉加工企業只盯著如何爭奪奶源,不注重奶源的發展和培育,在生產加工和運輸環節的監管缺失也嚴重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中國目前尚無統一的食品安全定義或標準。對此,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姜培珍教授認為,食品衛生標準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基本準則,是衛生部門進行監督執法的法律依據,也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武器,因此,需要通過科學的程序進行審定和批準。另據來自國家標準委的最新消息,中國將在兩年內對近一半現行的食品國家標準進行更新和修訂,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邢佰英 關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