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九月應該是維吾爾族群眾載歌載舞慶祝豐收的時節,但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阿瓦提鄉農民艾則孜·巴拉提一家卻正忙著粉刷新房和搬家。巴拉提告訴記者:“這是政府出資幫我們蓋的抗震房。”根據計劃,在未來的5年內將有上百萬戶像巴拉提一樣的新疆城鎮居民搬進寬敞抗震的新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今年2月開始實施“抗震安居”工程,計劃從2004年到2008年5年時間,政府出資10億元對全疆所有的不具抗震能力的居民住宅進行抗震加固與重建。
兩個月前,巴拉提拿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資助貧困戶的3000元建房補貼,和鄉政府另外支援的2000元補助。他和家人用這筆錢蓋起了兩間“木板夾心”的抗震房。
新疆地域遼闊,地理環境復雜,局部地區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南天山西段和北天山烏蘇-精河段兩個區域是中國十大強震活動區較為活躍的兩個地區。自1996年以來,新疆地震活動進入相對活躍的時期。去年2月24日,喀什地區的巴楚-伽師發生6.8級強烈地震,共造成268人死亡,17000間房屋倒塌,10萬余人無家可歸。
“2·24”地震后,自治區立即進行了危舊房調查。調查顯示,新疆現有農村住房約251萬戶,其中80%的房屋不符合抗震要求;現有城鎮住房1.22億平方米,其中危舊住房面積約占32%。全疆范圍內的“抗震安居”工程由此開始實施。
據介紹,這項工程還將惠及新疆目前尚存的30個國家和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些縣全部都分布在強震活動較為活躍的地區。
巴拉提以前住的房子距離新房子不到50米,2年以前才蓋的黏土房子已經塌陷得不成樣子。巴拉提告訴記者,過去的幾年中,他每年花在修房子上的費用都超過2000元。而這樣的黏土房子,差不多5年就要重新蓋一次。
建筑設計院的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巴拉提所居住的村莊是一塊鹽堿地,而維吾爾族群眾傳統上蓋的黏土房由于不打地基,所以很容易隨著鹽堿的融化而坍塌。喀什地區抗震安居辦副主任吐魯洪·肉孜說,“我們針對這一地區地質特點專門設計了‘木板夾心’結構的房屋。這個結構建造方法很簡單,農民一看就會;建設周期也很短,大約15天左右就能入住。而最重要的是它通過深打地基和預應力原理,使房子具有抵抗強烈地震的能力。”據介紹,木板夾心房的設計壽命為30年以上。
突魯洪·肉孜說:“抗震安居工程是一項真正的民心工程,很多維吾爾族群眾第一次住上了有窗戶、內外都粉刷的房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學會了建房子的手藝。”據了解,已經啟動的“抗震安居工程”計劃在天山以南的貧困地區建設符合“抗震、實用、經濟、美觀、耐堿”要求的木板夾心房;在北疆的貧困地區和高寒山區考慮到防寒問題,采取就地取材的辦法建設適合當地條件的房屋;有條件的貧困戶還要引導他們建磚木結構住房。(記者劉暢 羅曉光李曉玲)
新華網 2004年9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