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一年一度的廣東省海上南北航線煤炭運輸座談會在廣州悄然召開,來自國家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廣東經貿委的有關官員,廣東煤炭行業運銷協會負責人、全國各大煤炭企業、各大港口,國內水陸運輸巨頭、廣東各大電廠等100多名代表濟濟一堂,共商廣東煤炭供應運輸大計。外行人也許看不懂,在這樣一個年度例行會議上,表面寬松的氣氛下暗暗蘊藏著煤、電、運三方的緊張博弈。
一邊是金融危機下煤炭需求下降導致煤炭壓港、出口驟減,一邊是發電企業仍喊“煤渴”,大肆從國外購煤曲線救國;產煤量占全國7成左右、有“煤海”之稱的山西,今年卻破天荒地鬧起了“煤荒”———國內煤電之間的爭端雖然時日長久,但波及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得國內煤電博弈、煤電矛盾沖突愈演愈烈,今年以來出現的各種背離現象也更讓政府和企業各方憂心。
【現象】
電企煤炭頻頻告急港口存煤居高不下
1
怪現象
“煤海”鬧“煤荒”
6月初,歷經半年拉鋸的電煤暗戰,終于走出一步“和棋”:在政府部門的協調斡旋下,五大國家電力公司與山東大型煤炭企業兗煤公司簽訂了2009年度重點電煤銷售合同;平均含稅基準價與2008年度相比,每噸增加了17.83元,漲幅為4%。同樣走出這一步的還有貴州省的煤炭企業。
這距離2009年煤電沖突僵局的出現,已過去了半年。山東、貴州電煤合同的簽訂能否成為加快落實其他重點電煤合同的催化劑?
有人評論,山東和貴州煤炭企業與發電企業的簽約為曠日持久的煤電僵持撕開了一道口子,也許能為山西、內蒙古等其他產煤大省作出一個良好的示范效應。但也有人稱,山東和貴州并不是一個產煤強省,兩省煤炭企業的行為并不能作為市場參考,很難影響山西與內蒙古等省大煤炭企業的抉擇。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煤炭和發電企業中,已經出現數不清的怪象,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煤海”之稱的山西省鬧“煤荒”。“目前山西一半以上的電廠電煤庫存均處于7天的警戒線之下,很多電廠隨時都有可能停機。”3月24日,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李建偉憂心忡忡地說:“與往年不同的是,不是因為沒有煤,而是‘有煤用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