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集團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整合工作的事業發展部部長呂俊杰就此告訴記者:在具體經辦的過程中,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建設資金問題。像伊泰把原來的24個煤礦整合成目前的13個煤礦,總投資要37.8億元。
盡管需要拿出200多個億進行技術改造,但是三年攻堅已在鄂爾多斯市成為一件大事。為此,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相關舉措能從實際出發公平公正調解各方利益,因此得到了礦主們的擁護。
伊泰的呂俊杰對記者表示:“內蒙古的資源整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鄂爾多斯的資源整合又走在了內蒙古的前列,我們很自豪。”扶貧煤礦的李德勝也告訴記者:“政府要求得嚴,而且收回成本也用不了幾年,我們也采取了職工投資參股的形式進行集資,效果不錯。”
要實現較高的回采率,必須實行機械化開采。但是,如此規模地大面積地實現現代化開采,建設和使用機械的人才突然有巨量需求,怎么解決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為此,鄂爾多斯市從全局出發,為解決現存的技術難題,夯實煤礦技改工程基礎,他們實施了引進技術工程和引進人才工程。一方面積極與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共同開展采煤方法、設備選型的科研試點攻關,鼓勵地方煤礦通過產權重組、礦權轉讓、合作經營、開采承包等方式與國內大型礦務局加強合作,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先后有兗礦集團、平煤集團、天地股份等大型煤炭企業在該市開展了合作項目;同時他們還大力加強了專業技術人才引進與培養,先后引進了53名博士生導師及碩士以上專業人員,委托內蒙古科技大學定向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組建市煤炭技術培訓學校免費培訓了適齡農牧民和城鎮無業人員并充實到煤炭生產一線;為完善地方煤炭工業服務體系,舉辦了“鄂爾多斯首屆采礦設備及技術人才博覽會”,引進建設了一批煤機制造、設備租賃、機械維修項目。
10月初,記者又前往鄂爾多斯市進行調查。伊金霍洛旗的三年攻堅戰正在穩步推進。截至9月底,全旗60座實施技改的地方煤礦有11座煤礦已形成工作面,其中有4座煤礦設備已安裝完畢,開始試生產,有75%的煤礦已訂購了主要礦用設備,全旗技改投資已達16.5億元。
記者又驅車前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伊東集團的窯溝扶貧煤礦。2005年11月記者曾來該礦采訪,當時這家煤礦正在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的幫助下進行技術改造。當時礦上車很多,到處是煤還有全身漆黑的工人,煤塵撲鼻,技改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如今技改已經完成,并且成為鄂市地方煤炭企業中建設的第一座機械化綜采礦井。礦區內聳立著嶄新的機械化采煤設備,煤從封閉的皮帶輸送,辦公室、工人宿舍、活動場地等建筑很整潔,綠化也做得很好,空氣清新,到處是煤塵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在地面下,割煤機正在“轟隆隆”地收獲“黑色黃金”。
副礦長李德勝指著辦公室墻上煤礦的整個工作面圖向記者介紹說:“扶貧煤礦前身是鄉辦免圪嶺煤礦,房柱式采煤方法。2005年把原有的免圪嶺煤礦和牛連溝煤礦整合在一起,引進綜合機械化放頂煤工藝,總投資1.8億元。技改后生產能力由原來的9萬噸提高到120萬噸,二期將達到年產300萬噸;礦井服務年限由15年增加到48年,煤炭回采率由15%可提高到75%以上。”
“黑色革命”:每年可節約煤炭資源9000萬噸
鄂爾多斯市發生的機械化煤炭開采革命,使能源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在鄂爾多斯市第一產煤大旗準格爾旗采訪時,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三年攻堅戰前該旗的資源回采率為25%—30%,攻堅戰后回采率提高到了75%—80%;按照目前準格爾旗煤炭探明儲量544億噸計算,通過實施機械化改造,全旗在煤炭資源儲量不變的情況下,至少可增加煤炭產出272億噸。
這就相當于減少了272億噸的煤炭資源浪費,如果把這些煤炭全部用來發電的話,可生產32億多度電。
鄂爾多斯市政府預計,2008年技改全部完成后,平均單井年產量達到51萬噸,回采率從2004年的30%提高到65%,采掘機械化程度從2004年的10%提高到65%,勞動工效由不足2.5噸提高到15噸,礦井平均服務年限延長一倍。并且計劃到2010年,使地方煤礦全部實現正規化開采,回采率提高到75%以上。記者根據有關資料計算,按照該市2005年的產量,回采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等于少浪費約260萬噸煤,可以多創5億多元的產值;按照回采率從30%到65%的提高程度,到技改完成時,每年至少可以節約煤炭資源約9000萬噸。這在全國減少資源浪費上都是非常可喜的進步。
記得在扶貧煤礦調查時,副礦長李德勝、姬海軍在給記者講從解放時到現在采煤方式的幾代變化時說:“剛上機械化設備時,一些老工人也在懷疑‘這東西真的能采煤嗎’,現在工人們都說‘煤長腿了,自己在跑’,工作強度降低了,效率卻大大提高了,大家非常高興。”
取締房柱式、打眼放炮開采工藝,安全系數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頻繁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并不能切斷事故的根源,要實現安全生產必須改變房柱式、打眼放炮開采工藝。鄂爾多斯市的機械化采煤革命徹底告別了房柱式、通過打眼放炮采煤的歷史。這種現代的采煤工藝不僅使回采率由過去的不足30%提高到75%,還使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從最高時的10降至2007年的1—11月的0.03,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鄂爾多斯市的機械化采煤革命還使礦工們從繁重的人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礦工總數大大縮減,作業人數的減少相應減少了傷亡的幾率,留下的礦工也不是那些僅憑力氣和運氣的農民工,而是經過選拔培訓,熟練掌握著一定現代化生產技能、安全防范要領、地質礦層知識等高素質的新型工人。這一變化,不僅生產效率有了保證,礦工們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記者到扶貧煤礦調查時,了解到該礦一線工人,本地人員只有20%,外來有經驗的技術工人高達80%。一位2005年5月20日從雞西礦務局來到這里的工人名叫王建軍告訴記者:“因為我是從大礦務局來的,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在那邊就擔任采煤機組班長,我來了以后也擔任了這個職務。和我同時從雞西來的有10多個人。”
記者又與準格爾旗當地一位名叫孫良的工人做了詳細訪問。他告訴記者,18歲就開始在煤礦上工作,這一干就是20多年。在好幾個煤礦待過,現在來到扶貧煤礦,擔任一個綜采生產隊隊長。記者問他機械化開采與過去土法采煤有哪些不同時,他答:“以前用炮采、房柱式,井下無支護,完全憑經驗憑感覺,非常容易出事,過去礦上人也多,采得煤卻少,工人很累;現在一水兒的機械化,危險小多了,地下比地上還安全,出煤還又多又快,工作強度輕多了。”
在納林廟二號井時,礦長許平貴在談到生產安全時說,現在我們的礦井是“銅墻鐵壁”。在礦口,記者隨機采訪的一位檢修工人,也印證了礦長的話。這個手拿工具被記者攔住的中年人叫徐天才,2年前來自吉林阜新礦務局。“現在條件好,鐵支架安全多了,我下井家里人可放心了。”說完笑笑,又忙去了。
記者還走訪了一些旗縣新建的安全生產監控網絡中心。在控制室里,能夠清楚地看到若干電腦屏幕中各個煤礦點的即時情況。
據了解,鄂爾多斯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規定、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上,三年投入改善安全生產的專項資金高達12.2億元,并且出臺了6項硬措施,取得了突出成效。據調查,鄂爾多斯市煤炭產量連續4年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一,年產過億噸,而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卻是全國最低記錄,該市煤炭百萬噸死亡率從最高時的10降至2006年的0.15,后者與前者的系數之比為1∶67。更可喜的是2007年的1—11月份,鄂爾多斯煤炭行業百萬噸死亡率只有0.03,低于國際平均0.5的水平,達到了世界發達國家的一流水平。
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在今年《當前安全生產的十個熱點問題》發言中指出:2006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是4746人,2005年是5938人,下降了20.1%。去年百萬噸死亡率是2.041,前年是2.81,下降了27.4%。雖然去年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安全生產工作形勢依然嚴峻,像波蘭、印度等發展中煤炭大國百萬噸死亡率在0.5左右,發達國家是0.03。所以從相對指標來說,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們仍然是比較落后的。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國煤炭以6860.62億噸資源量居世界第一,而采煤百萬噸死亡率也居世界第一,是其他國家的4倍到68倍多,中國依然是世界上礦難最多的國家。
為此,國家安監總局一直在研究如何實現百萬噸采煤死亡率大大降低的好辦法,改變我國采煤百萬噸死亡率居世界第一的現狀。但是,一直也沒有突破性進展,鄂爾多斯市的做法讓人們看到:現狀是可以改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