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達4000萬平方米,相當于北京市近兩年的房地產用地總量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透露,北京市國土資源局認真清查了2002年到2005年的住房建設供地情況后發現:北京市現在還有4000公頃(4000萬平方米)已供土地尚未形成實際住房供應,占已出讓住宅用地面積總量的53%,相當于北京市近兩年的房地產用地總量。這意味著,北京有半數住房用地尚未形成可售商品房。
這是記者在此間召開的2006年中國地交會暨中國國際城市發展與地產運營投資交易會獲悉的。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說,就土地供應而言,從全國看,近幾年來房地產業用地占到了全國供地總量的30%左右,在重點城市里,北京方面的數據也充分說明了現實中也不存在“地荒”問題。
建設部等九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中曾明確指出,對超出合同約定動工開發日期滿1年未動工開發的,依法從高征收土地閑置費,并責令限期開工、竣工;滿2年未動工開發的,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對雖按照合同約定日期動工建設,但開發建設面積不足1/3或已投資額不足1/4,且未經批準中止開發建設連續滿1年的,按閑置土地處置。
針對城市住房建設中戶型結構的調整和土地調整的關系。贠小蘇說,我國人多地少,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需要對近幾年商品住房建設中出現的戶型結構不合理等現象進行調整。要積極支持城市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住房的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大戶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設用地,堅決停止別墅建設用地。
在談到房價和地價關系的時候,贠小蘇表示,地價是房價成本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房地產用地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是公開、公平、公正出讓土地并顯化土地價值的市場化方式,在招拍掛土地出讓方式的具體實施中,也有開發企業對房價預期過高而盲目哄抬地價的。國土資源部組織有關單位對40個樓盤作了典型分析,分別對協議供地和招拍掛供地中的地價與房價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哪種供地方式,地價占房價的比例平均為25%—30%。變化并不是很明顯。記者于猛
經濟時評:寸土寸金不能“閑”
北京市已供土地尚未形成實際住房供應的土地面積,占已出讓住宅用地面積總量的53%,相當于北京市近兩年的房地產用地總量。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透露的這組數據,立即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如今,一邊是全國各地的房價日益高漲,多數普通群眾踏破鐵鞋也買不到自己需要的房子;另一邊是大量建房用地未能及時蓋成商品房并賣給老百姓。我們雖不能認定這些土地都被閑置著、被囤積著,但肯定有被閑置的,且不在少數。少數開發商所謂“地荒”謠言也由此不攻自破。
北京現象并不是個案,相同的情況也為數不少。據悉,2004年底全國城鎮規劃范圍內共有閑置土地、空閑地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將近400萬畝,相當于現有城鎮用地總量的17.8%。城市土地閑置,是資源的極大浪費,是對人民需求的漠視。這種情況值得引起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視。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土地閑置。一方面,不排除開發商出于投機因素惡意囤積。另一方面,從土地供應到形成實際住房供應中間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比如招拍掛、規劃、審批、拆遷等等,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前者,希望各地有關部門充分貫徹執行國六條的精神,加大對惡意囤積土地的處理,給大家一個清晰的數據,對閑置超期的土地該收回的收回,對違規開發商該罰款的罰款。對于后者,也希望各地政府加快手續的審批,盡量縮短土地從供應到開發所需要的時間,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房源。
城市用地寸土寸金。為加大居民住房供應,各級政府都拿出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應盡快將這些土地轉為商品房,使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個環節一旦受阻,那么增加房源、改善結構、穩定房價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都有可能落空。
中央最近就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出的一系列大政方針,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科學發展。這也需要各地同中央保持一致,高度重視和加強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努力解決或者保障不同層次人群的住房需求。沈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