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圓滿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各族群眾獻上了滿意的答卷。
一、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嚴打嚴防措施不斷強化。持續開展嚴打專項行動,及時打掉一批危安團伙,為社會穩定消除了重大安全隱患。持續鞏固基層維穩基礎,扎實開展“訪惠聚”活動。“去極端化”工作深入推進。認真落實自治區“去極端化”工作部署,進一步加強“三非”治理,有效遏制了宗教極端思想傳播。民族宗教工作扎實開展。大力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基本知識和馬克思主義“五觀”、“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宣傳教育。市、區(縣)“兩模范”、“雙五好”創建申報率均超過50%,命名表彰民族團結模范社區(村)381個、民族團結模范單位801個,“五好”宗教活動場所250個,“五好”宗教人士245名。組織宗教人士投身文明城市創建和公益慈善事業,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6%;全口徑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7%,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7.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2%。
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制定應對經濟下行26個方面70條措施,全力化解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落實各項減稅和“營改增”政策,為納稅人總體減負62億元,增強了企業信心,激發了經濟發展活力。抓好284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10.35億元。積極爭取中央和自治區各類支持資金,置換政府債券資金168億元;與中交建、中鐵建、中鐵工、中建集團簽署軌道交通、輕軌、中低速磁懸浮鐵路、城南經貿合作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總金額超過5000億元,為增強首府發展后勁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大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集聚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工業增加值占到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0%左右。城南經貿合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啟動,11條道路全面開工。批準實施南山旅游基地總體規劃,天山大峽谷景區游客中心建成運營。“六大產業基地”產業規模和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已成為推動首府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新增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產學研聯合開發示范基地1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6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16家、創新型(試點)企業達128家。創新開展“銀政通”融資業務,搭建科技金融戰略聯盟,為308家企業融資22.78億元。舉辦首屆烏魯木齊創新創業大賽,24個創新創業團隊獲得自治區及我市獎勵。專利申請量達4700件,增長15%;專利授權量3800件,增長80%。
新型工業化快速推進。實現工業增加值625億元,完成工業投資435億元。新能源裝備制造、電力行業快速發展,非石油工業占工業的比重達62%。中國鐵建重工、南車株洲電力機車落戶我市,填補了全疆地下工程及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空白。達坂城風電場二期等12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淘汰工業過剩產能95萬噸,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8%;關閉煤礦25家,淘汰產能231萬噸。第四代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完工,智慧城市、云計算產業基地曙光云項目快速推進。
服務業升級步伐加快。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860億元,增長13.9%。建成新疆軟件園和三大數據庫,“五大物流園”、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進展順利。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唯品會新疆運營總部成功落地。城市共同配送體系試點加快實施,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初步形成。建成特色餐飲街、美食城16個,國家級鉆級酒家酒店100家。主辦承辦各類展會112個,榮獲2015年度“中國十佳優秀會展城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203.4萬人次,增長9.37%;旅游總收入298.35億元,增長8.66%。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集散中心、中國旅游產業創新服務基地建設全面啟動,榮膺“美麗中國之旅十佳綠色生態城市”。
農業農村工作成效顯著。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完成3.8萬套“兩居”房建設任務,改善了10萬余名農牧民住房條件。農村相對貧困人口最低收入高于全國2020年脫貧線600元,達到4600元。實施壓糧節水7.6萬畝,新建溫室和大棚6133畝、標準化養殖小區(場)50個,完成百萬肉羊(牛)生產體系項目建設。新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監)測點52個,檢測合格率達97%。新建動物疫病監測點8個,建成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監管視頻應急指揮平臺。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26個,新建農村供水管線259.6公里、農村公路7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