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防疫]
關鍵是保證食物和飲用水安全
消毒深埋,就意味著尸體的處理必須按照規范性的操作流程進行,“并非民眾普通意識中的‘挖個坑,噴一噴消毒水’”。
在映秀鎮,記者了解到,遺體的處理是嚴格密封的,消毒人員緊跟掩埋尸體作業人員,邊挖邊噴灑高濃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劑或除臭劑。“這樣一個做法是參考了唐山大地震尸體衛生處理流程和廣東省的尸體衛生學處理規范的。”四川省衛生廳一位工作人員說。
然而,這樣一種符合標準的做法卻容易在群眾中引起恐慌和不安。記者在北川、安縣等地了解到,有的災民認為政府此舉是因為“疫情正在發生”。比如,秀水鎮發現兩名傳染病疑似患者,當救護人員把其隔離后,群眾十分恐慌。直到隨后趕至的第二軍醫大學救援醫療隊,于次日確診其為一般腸道感染,并由當地衛生部門公布于眾后,人們的焦慮才得到緩解。
因此,針對災后防疫問題,衛生部15日發布《抗震救災衛生防疫工作方案》,內容包括疫情監測、食品衛生、飲水衛生、環境衛生、消毒處理、尸體處理等九個方面。16日,四川省政府又緊急下發《關于切實做好地震災后疾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實行災區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報和零報制度,確保在加緊救援的同時,全力辟謠。目前,各隊衛生防疫人員在各災區開展衛生防疫工作,處理遺體和動物尸體、處理糞坑、消除蚊蠅孳生地,同時還出動衛生監督人員在災區開展食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在青川縣,由于全縣大部分犬只無人飼養,容易與人爭食,亂拉亂排,容易污染環境,咬人傷人,危及群眾安全,傳染疾病。因此,青川縣已開始捕殺全縣犬只。
昨日,四川省有關方面發布:災區無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不能大意。”世界衛生組織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瘟疫的發生必須具備和傳染病介質相關的一些必要條件,必須有易感染宿主,以及合適的環境。至今尚無記載顯示,自然災難后發生的流行性疾病(瘟疫)可溯源至遇難者遺體。因此,除了對尸體進行規范化處理外,還必須加強對食物和飲用水的安全控制。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廣東防疫專家也表示,在導致瘟疫發生的原因中,不安全的食物、缺少安全的飲用水、以及缺乏安全環境衛生的安排等等因素是更值得關注的因素。“在一場自然災難后,大部分臨時安置點人群擁擠,人群密度過大,衛生條件若不注意改善,也存在著危險性。”專家表示,要妥善處理遇難者遺體,同時也要重視加強對幸存者的管理。專家還強調,那些被派去處理遇難者遺體的人應該經過適當的培訓,并且始終使用保護性設備。在處理遺體現場,人們應盡量撤離,只留下一小部分工作人員處理現場。
“此外,防止疾病的關鍵是提高衛生條件和教育公眾預防,對可傳播疾病進行及時干預。”在綿陽市駐扎的遼寧省赴四川地震災區醫療隊的專家提醒民眾,盡量不要在飲用水源附近排泄,不要在飲用水水源如溪流、河流里洗澡、洗衣服。
而政府臨時設立的各類救助點、安置點和住所要有足夠的空間,以防止過度擁擠或是缺少通風措施而造成相關疾病的傳播。
除了確保居住環境外,生者的心理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心理救助專家孫璐對記者說:“對于目睹親人死亡、下葬所造成的心理問題,目前最好的救助方法是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首先,一定要讓傷痛者認識到親人已經去世、并且不可能按正常方式處理尸體的事實。因為防疫關系到活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事。其次,不要讓傷痛者壓抑不良情緒,而要讓其進行正確宣泄。第三,要尋找正當的紀念方式,以寄托哀思,比如保留部分死難者的遺物,為他們開追悼會,等等。”
本報記者 謝苗楓胡亞柱洪奕宜
地震遇難人員遺體處理意見
民政部、公安部、衛生部近日聯合制訂了“5·12”地震遇難人員遺體處理意見,對遺體處理方式、遺體辨認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意見指出,根據遇難者有效身份證件或經親屬辨認,能夠確認死者身份的,由民政部門安排火化;不具備火化條件的,土葬處理。既無有效身份證件也無親屬辨認,無法確認遇難者身份的,公安、衛生部門根據災區實際情況,要盡力對遺體進行編號、記錄、拍照、提取可供DNA檢驗的檢材,并由公安部門統一保管和檢驗,建立“5·12”地震遇難人員身份識別DNA數據庫。遺體及時火化或土葬。遇難者經確認是外國人的,遺體由中國殯葬協會進行防腐處理,遇難者身份確認、通知、遺體運輸等問題按有關規定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