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們說,中國扶貧不能僅靠稅收減免和最低生活保障,必需采取措施確保困難群眾的發展機會,在全社會實現“機會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農科院副院長紀鳳高說:“對農民來說,在免除農業稅和種植稅之后,當務之急就是發展;對納入城鎮低保的低收入家庭來說,脫貧致富也是靠發展。”
他說:“發展就需要機會,技術的機會、資金的機會、就業的機會以及獲得風險保障的機會。”
溫家寶總理在5日開幕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宣讀了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部署,包括把農業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增加財政支農投入和用于農村的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等舉措。
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101億元補助資金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央和地方計劃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2235億元,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緩解農村1. 5億中小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于農村初中學校改造的投入將達到100億元。
紀鳳高說:“農村想致富,就必須減少直接依賴土地生存的人口,推進農業組織化生產和城鎮工業化。在這個過程中,農民不能光會種地,必須掌握技術,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
全國人大代表于修平認為,政府的扶貧戰略今年已全面展開,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和教育保障向農村人口的拓展為這一群體的發展提供了“后勁”。
為緩解收入擴大的矛盾,溫家寶說,政府今年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落實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加強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指導,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機制,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
中國已經提高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增加了奢侈品的進口稅,以對收入進行二次分配,促進公平。
從今年起,中央財政還將支出95億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使困難家庭的學生能夠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
紀鳳高說:“受教育的機會對貧困家庭的子女來說是相當寶貴的,它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
代表們認為,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已經呈現出利益多元化的特點,財富的分化導致利益的不均,要協調各個群體,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公平并非易事。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縮小貧富差距關鍵是要靠發展。他說:“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讓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速度高于高收入群體,這就必須讓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充分就業。”
2006年,中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雖然突破2000美元,但仍只占美國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中國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759元,是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3.3倍,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10.4%,是農村的1.4倍。(記者程云杰 劉羊旸 張曉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