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大的“中國結”掛在窗戶上,紅紅的,有些耀眼,因為它是鄭桂玲與命運抗爭、自強自立的情結和心聲。
鄭桂玲,34歲,北京市宣武區一位肢殘女,區殘聯重點幫扶對象。9月中旬,記者走進鄭桂玲位于馬連道東街的家。一家5口人,有4人是下肢殘疾。為了養活自己,鄭桂玲織過毛衣、糊過紙盒。2000年8月,宣武區殘聯又把她送進了“中國結”編織培訓班。
“經過半年的學習和努力,我編結的技藝日趨精湛,同時還有些創新。殘疾姐妹們都想跟我學手藝,請我當老師,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如果殘疾姐妹們都能自食其力,不再是家人的負擔,該多好!”長著一雙大眼睛的鄭桂玲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很多,說起這幾年生活的變化難掩心中的喜悅。她告訴記者,幾年下來,自己掙了5000多元勞務費,讓全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最重要的是對生活有了信心。
鄭桂玲不知道的是,宣武區殘聯的工作人員為了給殘疾姐妹的“中國結”找銷路,可謂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拿到紀念品的人知道了這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出自殘疾姐妹之手,格外珍惜。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為了讓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十五”期間我國不僅為殘疾人就業給予了特別的扶持、優惠和保護,還通過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規、強化培訓與服務、積極開發新的就業崗位等多種措施,使殘疾人就業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五年來,全國城鎮新安排殘疾人就業162.5萬人,就業人數達420余萬人;農村殘疾人實現就業1700多萬人。
說起這些年生活的變化,鄭桂玲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出門,一想到路先害怕,現在我可以坐著輪椅獨自到街上轉轉,還可以到銀行或郵局辦點事,方便多了!”
其實,讓鄭桂玲感覺方便的背后是多年來北京一直在推進的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北京作為創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活動的試點城市之一,五年來不斷加大建設和改造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無障礙環境格局。
與記者聊起今后的生活,鄭桂玲充滿了自信,她說:“舞蹈《千手觀音》能轟動全國,宋曉波在《加油,好男兒》總決賽中能獲得亞軍,說明大家對殘疾人還是很寬容的,只要自己努力,生活就會越來越好?!?/p>
鄭桂玲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中國殘聯理事長湯小泉說,目前我國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今年6月8日公布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年-2010年)》還承諾,作為“十一五”期間中國殘疾人工作的總體目標,中國將致力于使中國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在總體上初步達到小康水平。(記者金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