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4日—6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伊斯蘭救援國際組織贊助的“災害救助能力建設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對4日的專題研討會——“自然災害與災害救助”進行了現場直播。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何道峰介紹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國際救援活動中所進行的探索。
何道峰說,首先,中國扶貧基金會把救災扶貧提升到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的高度。
第二,向美慈組織、伊斯蘭救援組織、國際紅十字會、紅新月會、國際救援網絡接軌。2001年版的《人道主義憲章》和2004年版的《人道主義憲章》的組織和翻譯出版,表明我們與國際網絡接軌的行為趨向。
第三,中國扶貧基金會注重災前物資的儲備。等到出現了災害再去籌集資金和物資就已經來不及了,中國扶貧基金會保證在自己的倉庫里有幾千萬滿足災民需求的援助物資儲備。
第四,中國扶貧基金會與民政部合作建立災害預警響應機制。中國扶貧基金會是與民政部最先簽訂合約關系的組織,也是最早和民政部建立緊密聯系的合作組織。
第五,走上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的舞臺不僅僅是在中國。2005年印尼海嘯時,與美慈組織采取了統一的行動。
第六,中國扶貧基金會注重網絡的建設,與地區和縣一級網絡建設能力的培訓。
第七,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救援中特別注重瞄準和救援的互動。中國扶貧基金會是第一家中國的NGO,在物資的發放上讓災民親自參與,他們自己評估,自己評到底給誰什么,不給誰什么,張榜公布出來,接受民眾的監督。
第八,中國扶貧基金會特別注重志愿精神的動員與響應,在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國扶貧基金會在人民大會堂的慈善晚會上把受災的災民請來,與捐獻的人對話,讓救助者看到所做的事兒對災民帶來的影響,中國扶貧基金會有一個口號叫做“感動、互動、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