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設防!退守。再設防!再退守。……
近三十年,發生在外來流動人口和北京城市管理者之間的博弈,有愈演愈烈之勢。不過,在這場城市保衛戰中,后者“節節敗退”。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北京常住人口達到1961萬,意味著北京2020年總人口規模控制在“1800萬”的紅線被提前突破。越來越巨大的焦慮感籠罩著這座城市。基于城市生命線告急的邏輯基礎,人口調控已拔劍出鞘。
北京,到底該不該人口調控?怎么調控?調控了誰,而誰又留在了這里?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問診北京人口調控”專題報道。今天推出系列報道之一——人口承載力調查。
1000萬,1250萬,再到1800萬——近30年,每一次我們都認為,已經觸及城市承載力的極限。過了1800萬時,人們忽然發現,這可能依然不是這座城市的極限。
城市承載力極限在哪里?1800萬的人口紅線到底從何而來?北京到底能承載多少人?即將于2013年進行修編的城市總規劃該如何繼續對人口設防?
承載力極限在哪
“步步為營,節節敗退。”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教授段成榮稱,這八個字概括50年代以來京城人口設防的現狀“再確切不過”。
“北京作為一個資源稀缺型城市,目前的人口已經接近各種資源的承載極限。”這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后,多家媒體報道中對北京人口承載力做出的一致判斷。
只是,如此沉重的判斷曾只字不差地出現在2005年的媒體報道里。
那一年年初,通過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明確指出,2020年北京的總人口規模要控制在1800萬。
北京常住人口已達到1961萬這一事實,已將該紅線以提前10年的速度無情打破。隨之而破的還有上述判斷。
北京的人口承載力極限到底是多少?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城市規劃中,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在修改。
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對〈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指出,要“堅決把北京市到2000年的人口規模控制在1000萬人左右。”盡管中共中央書記處也要求“今后北京人口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1000萬”,終未能拽住人口集聚的步伐。僅僅3年后,1986年北京市總人口已達1000萬。
1993年批復通過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方案(1991-2010)》要求,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250萬左右,事實是,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1382萬人。
歷史在復制自身。2005年總規制定后的隨后5年,每年約60萬人奔徙潮涌至此,直到2010年常住人口規模達到1961萬。
人口膨脹再膨脹,城市人口承載極限似乎就在眼前,但紅線屢屢變更,過了1800萬時,人們忽然發現,這依然不是這座城市的極限。
2004年,段成榮參加政府內部討論會時就曾提出反對意見:“說不定在我們制定1800萬的時候,就已經突破這個數了,你要定它干嗎?”
1800萬從何而來
北京市規委在對市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情況的回復中稱,1800萬是北京適宜的人口規模,是從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資源條件、勞動就業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七個方面論證并確定的。
實際上,不只是段成榮,1800萬紅線參與制定者之一北京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梁昊光也坦言,在制定之初就“感覺可能打不住”。
梁昊光回憶稱,2004年,北京市規委委托市社科院做人口和就業的課題。基于市規委主要負責空間規劃的職責,梁昊光所在的課題組就從建設用地、就業等經濟力指標反推了北京能容納的人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