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 野繪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預測,2014年,全國老齡人口將達到2億,每7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每5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讓老人安然養老,是政府應盡的責任。然而,在現有國情下,如何滿足這個龐大群體的醫療、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的重大社會問題。
從今天起,本版將連續推出“13億人如何養老”系列報道,吁請全社會一起關注中國的養老問題。
——編者
一邊是養老機構的入住率不高,一邊是許多老人找不到地方養老
家住北京西城區的趙奶奶今年87歲,最近想找一家養老院住。她的要求不高:院址離家不遠,便于回家取東西;住所最好是平房,便于出來曬太陽;飯菜可口些,最好能自選。
“這些條件不是不高,而是很高。”老人的兒女們奔波數日后發現,“家門口的養老院”普遍規模小、條件差,且一床難求,而居住環境好的養老院都地處近郊或遠郊區縣。
“一方面許多老人找不到地方養老,一方面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并不理想。”北京市民政局福利處調研員魏小彪介紹,京、滬等大城市的養老床位,40%分布在城區,60%在郊縣,城區供不應求,郊縣四成空置。
“從硬件環境上講,城區養老院不及郊區。”魏小彪說,城區公立的社會福利院、敬老院與私立的養老院都有,規模從幾十張到幾百張床位不等,居住條件、生活質量大多較差,公立養老院因有政府補貼,價格不高,人滿為患。高檔的養老院通常選址在風景美、空氣好的郊區,但入住率低。
時下,一股建造高檔養老機構的風潮悄然興起,這些養老院或依山傍水,或有溫室園林,裝修設計堪比高星級酒店,入住率卻不足60%,多數維持運行,有的收不抵支,靠政府補貼。
浙江省民政廳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蕭山、紹興、余姚等經濟較發達地區新建的公辦敬老院,每張床位造價達5萬—9萬元,有的地方甚至高達17萬元,政府每年給每張床位的補貼就要二三萬元。北京市老年社區(匯晨老年公寓)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資建設的一項惠民工程,低密度、花園式的環境,房間空置四成多。天津國際老齡村,收費每月1500—3000元,開業2年多,只入住6位老人。天津泰達國際養老院,每月收費2300元,開業幾年后,入住率才由兩成提高到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