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河北)曲周縣四疃鄉五疃村婦女秦二薇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就在一個多月前,臨產的她被家人送到鄉衛生院,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下,順利地產下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出院時還領到了150元順產補償。
看著胖乎乎的小寶寶,小秦73歲的姥姥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可真是趕上好時候了!”據她回憶,她們那個時候找個赤腳醫生都很難,生孩子都是請“接生婆”,由于衛生條件不過關,大人孩子的健康都難保障。那時傳染病時常流行,村里好幾個姐妹的孩子都因得不到及時有效救治而夭折。
“60年來,我省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省衛生廳原辦公室主任趙學誠介紹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很多疾病流行,當時我省的黑熱病患者有10萬人、瘧疾60萬人、結核病170萬人……全省人均期望壽命僅為35歲。而現在,全省人均期望壽命達74.38歲,增長了近40歲,比全國平均水平還高1.38歲。同時,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也分別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700/10萬和200‰,降至目前的38.3/10萬和14.9‰。
“雖然群眾健康狀況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毫無疑問,這一變化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緊密相關。”趙學誠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省僅有150多家縣以上醫療機構,其主要家當就是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老三件”;衛生技術人員奇缺,僅有2.4萬多人,且一般只能開展闌尾炎切除類簡單手術,鄉村里則是“赤腳醫生”當家。而到2008年底,全省共建有醫療衛生機構1.5萬個,衛生技術人員達23.4萬人,大約分別是新中國成立初的100倍和10倍,基本建立了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服務項目于一體的預防保健網絡。
而這只是我省醫療衛生事業大發展的一個方面。近年來,我省著力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基礎建設,僅2004年至2008年就安排專項資金12.7億元,今年又安排建設項目341個。目前,全省基本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2003年,我省啟動新農合試點,2008年實現農村居民全覆蓋,今年農民參合率達到了90%。在城市,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分工合理、密切協作的新型衛生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省36個市轄區共設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700個,社區衛生服務街道覆蓋率達到93%,廣大居民“抬腿兒就能找到醫生”。(實習生次云波 記者張淑會)
相關 人均期望壽命
人口平均期望壽命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后得出,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