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保護瀕危語言的主角
保護瀕危語言,是全世界的責任。然而,弱勢文化要抵擋全球化浪潮下的強勢文化的沖擊,離不開學術界的支持,更離不開各國政府的支持和保護。所以,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在呼吁,希望各國政府作出努力拯救語言文化遺產,以保護語言的多樣性。
越來越多的國家也意識到保護語言多樣性的重要意義,采取一些措施,有些地方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比如在挪威,有一個民族稱作薩米人,挪威政府每年撥出3000萬歐元來保護薩米人的文化,幫他們搞電臺,搞電視,搞雙語教學體系。孫宏開教授去年去挪威時了解到了很多情況,感觸很深。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中國人更能體會到多民族、多語言共同存在共同發展中的意義,中國政府比世界上很多國家更注重對少數民族及其語言文化的保護。
新中國成立伊始,就確立了民族平等的政策。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介入民族語言研究和保護的工作孫宏開介紹,當時的政府,特別是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國家主要領導人對民族政策、民族事務都很重視,當時制定的民族平等、保護民族語言文化的政策法規為以后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各民族學習使用自己的語言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教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明確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在國家教育部門的指導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學已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那種落后的狀態,建立了符合我國語言文字實際的雙語教育體制和適應各民族語言環境與教育條件的雙語教學模式。 (下轉第六版)
進入21世紀,面對全球經濟社會一體化的席卷之勢,和部分少數民族語言加速走向瀕危的現狀,從民間到政府都開始意識到:保護已然不夠,搶救刻不容緩。
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各職能部門各級政府也在不斷出臺新的政策措施,把語言保護工作推向前進。
2006年11月,國家語委召開了“十一五”科研工作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正式提出“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是新世紀語言文字工作的目標”。法規建設進一步向地方、向行業延伸,在這一年又有8個省(區、市)通過了語言文字法的實施辦法或意見。
雙語教育是國家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推行多年的措施。目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學已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那種落后的狀態,建立了符合我國語言文字實際的雙語教育體制和適應各民族語言環境與教育條件的雙語教學模式。據國家語委2007年5月公布的數據,中國實行民漢雙語教學的中小學校已有1萬多所,使用21個民族的29種文字開展雙語教學,中小學在校生達600多萬名,使用民族語文進行教學的各類掃盲班、培訓班共有2500多所,學員達100多萬名。
近兩年,在教育部和國家語委主導下,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又有了新的進展。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國家民委主辦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環境建設示范區”項目落地,在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建成了“苗族語言環境建設示范區”。
在政府推動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已有多種傳統通用民族文字編碼字符集、字型、鍵盤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開發了一批應用軟件,一些軟件已實現Wind°““系統上的運行;各類數據庫及專業應用軟件不斷問世;蒙、藏等幾種文字有了電子出版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蒙、藏、朝、維吾爾、彝等文種的網站或網頁初步建成;民族文字識別和機器輔助翻譯等也有了一定進展。通過搜集整理各民族文字建立的“中華大字符集”,為收集、整理、保存和搶救我國民族文化遺產工程打下基礎。
除了計算機操作系統,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還被廣泛應用在日常電子通訊中。2004年1月,我國推出第一款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手機,即維吾爾文手機。2007年,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又成功推出了蒙古文手機,為蒙古族用戶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務。現在,民族同胞不但能通過網絡獲取天氣預報、科技新聞等信息,而且可以利用本民族語言收發手機短信。
對瀕危的少數民族語言,政府一方面在教學和使用上盡量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在資助研究課題方面給予“傾斜”,組織民族語言專家深入調查各地瀕危語言,記錄、描寫、錄制、保存瀕危語言的文字、聲像資料,盡量延緩它們的流失。文化部主持開展的《中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程》所界定的諸項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第一項即“傳統的口述文學和語言文字”,其他無形文化遺產門類,如傳統文學、戲劇、曲藝、音樂等也多與語言文字載體有關。國務院正組織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也包括對語言文化的調查,這是對傳統文化進行收集、整理的新世紀的國家行動。
“瀕危語言保護遇上一個好時機。”孫宏開為此感到欣慰。
欣慰之余,這位老人也還有更多的焦慮和希冀。瀕危語言保護工作與國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門都有聯系,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有效的工作機制,也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來直接管理這方面的工作。“如果能有一個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這樣的機構就好了。”
還有一些難題,比如解決資金問題,在群眾中廣泛深入地宣傳母語意識等工作,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和支持。
要解決這些難題,孫宏開建議通過立法的形式開山鋪路。這一建議正通過另一位少數民族語言學家朝克之手從民間走向廟堂。在去年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朝克代表提出了關于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法》的議案。
今年,他將繼續提起這個議案。(鄭博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