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第一生產力。人口增長一向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但比人口增長更重要的是人口結構變化。《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研究院宏觀經濟課題組的研究發現,中國即將進入第四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階段。作為該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中國城市人口增長周期研究報告》即將出版。
過去15年中國的國民收入增長主要通過人口結構城市化實現。截至2005年底,中國的城市人口比例為42.99%。《中國城市人口增長周期研究報告》認為,有理由相信這一比例到2025年將接近70%。發生在深圳市的人口激增現象,不僅給出了中國人口結構城市化的原因與合理性,而且預示著中國即將進入第四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階段。考慮到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擴大,第四次城市人口增長高峰已為時不遠。然而,基礎設施供不應求似乎在提醒人們,不均衡的投資增長比過熱更有害。
《中國城市人口增長周期研究報告》包括六個部分:一、令人瞠目的人口流動現象;二、改革開放27年城市人口累計增長2.27倍;三、是什么推動了城市人口持續快速增長;四、城市人口增長的積極意義;五、2025年中國城市人口將接近10億;六、與城市人口增長相關的短缺經濟現象。
即將在8月21日出版的《經濟觀察報》研究院增刊將刊登《中國城市人口增長周期研究報告》的部分摘要,共包括四篇文章:《2025年中國城市人口將接近10億》、《中心城市規劃過于保守 2020年北京人口將超過2000萬》、《人口流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深圳人口快速增長的啟示》。
2025年中國城市人口將接近10億
按照過去15年平均每年1.106個百分點的上升幅度計算,到2025年,中國城市人口比例將達到65.11%。但根據中國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的趨勢,不排除中國城市人口比例接近甚至超過70%的可能性。即便是達到70%,與G8國家1980年的城市人口比例平均水平相比,依然落后5.84個百分點。到那時,考慮到人口自然增長因素,生活在城市的中國人口將由目前的5.62億人增長到10億人以上。
工業化過程必然帶動城市化,這是普遍規律。而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世界中等水平,城市化率卻低于世界的平均值,按我國現在的工業化水平衡量的話,我國城市化水平至少應在50%以上。也就是說,我國的現狀是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城市化滯后無疑會引起一系列問題,如農民收入過低和增長乏力、就業壓力加大、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社會進步緩慢等等。
中心城市規劃過于保守
2020年北京人口將超2000萬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到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將由1493萬人增長到1800萬人,年均增長率1.4%。
我們認為,在未來5年中,受奧運會影響,北京市人口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3.1%的水平,隨后10年可降至2.7%,15年平均年增長率接近2.83%。照此計算,到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將增至2192萬人,進而加入世界超級城市的行列。
人口流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大致說來,中國改革開放近27年來城市人口增長先后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出現在1978年至1984年,伴隨農業改革與逐步放開農產品價格管制,大量農民進城經商,6年間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平均每年上升0.8483個百分點。第二階段出現在1985年至1995年,受城市及工業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影響,城市職工就業開始分流,下崗職工數量逐步增加,以往城市第三產業新增就業崗位中主要由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人口占據的情況發生改變,11年間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平均每年上升速度下降到0.546個百分點。第三階段出現在1995年以后。1996年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由上年的29.04%大幅提升至30.48%,升幅達到1.44個百分點,隨后7年基本上維持在這一水平,8年間平均每年上升1.44個百分點。
進入2004年,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的速度明顯減緩,由上年的1.44個百分點下降至1.23個百分點。2005年繼續保持按年上升1.23個百分點的速度。不過,這只能理解為中國城市人口增長的第三階段宣告結束。考慮到中國的人均GDP在2004年已接近1500美元,到2005年進一步增至1748美元,加上由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擴大內需因素,我們預計,從2006年開始,中國城市人口增長的第四階段即將到來。
雖然城鄉居民絕對收入差距擴大被看作是中國人口結構城市化的長期動力,但換一個角度看,城市人口比例的快速提升也是中國內需增長的火車頭。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增長不僅在過去為出口持續增長做出了貢獻,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同樣將扮演促進出口持續增長的重要角色。
深圳人口快速增長的啟示
一般來說,當人均GDP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0美元之后,第三產業應該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深圳市的例子告訴我們,中國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告別第二產業拉動率高于第三產業拉動率的時期,而伴隨第三產業的崛起,人口結構城市化的步伐將有所加快。這也是我們判斷中國即將進入第四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階段的理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