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每年的兩會上,外來人口都是代表們議論的熱點話題,畢竟,數以百萬計的外地戶籍人士常住這個城市。他們已經離鄉多年,深深嵌入到北京的勞動分工體系中。很難想象,離開了這些外來人口,北京將會是什么樣。
因而,如何面對這些外來人口,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們還記得,在去年的兩會期間,有人曾提出,對外來人口實行準入制度,通過政府的管制措施,抬高外地人進京門檻。這一提議隨后曾引起廣泛爭議。
與往年對照,在今年的北京市兩會上,關于外來人口,則傳出來一些更為溫和的聲音。北京市政府負責人盡管都承認,人口控制是“十一五”規劃中最難完成的目標,但發改委、公安局、人口辦及一些區縣有關部門透露,政府將依托經濟、法律、科技等手段,調控人口規模,而不會更多依賴行政手段。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作為宜居城市的體現,對現有外來人口,北京將從加強居住場所的法治化、信息化管理入手,依法加強出租房屋管理和暫住登記工作,改善流動人口居住條件,切實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保障;完善“以證管人”、“以房管人”工作模式,實行流動人口常態化管理、市民化服務。
政府也試圖更為平等地向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提供服務。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欣慶說,無論何種群體,無論本地人、外地人,在就業權方面都將一視同仁。也就是說,對外來人口,政府也將將其納入到城市的整體政策考慮中,讓他們享受到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務。
除了這種制度上趨向寬和,在精神上,北京人也將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外來人口。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說得好:“大家不要老是責怪外來流動人員大量涌入影響了我們的城市發展,實際上,如果我們自己首先能做好,外來人員進入這個環境也會受到好的影響,希望大家一起營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的大環境。”
所有這些表態都非常重要,它或許意味著,政府更在逐漸建立起一種寬和的城市管理風格,其中包括從制度與精神兩個層面,更為寬和地對待外來人口。
對一個政府、一個城市來說,寬和本身是一種施政的美德,更是一種明智的做事方式。按照憲法,外來人口享有自由地到他認為能夠增進他的福利的地方就業、勞動,北京相關部門不可能采取強制措施驅逐外來人口;北京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也需要外來人口。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北京的城鎮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若不能補充更多健壯的勞動人口,本地社會、文化將喪失活力,本地經濟也將失去增長動力。
當然,看到各種資源緊張的狀況,本地政府和人口也難免有“資源焦慮癥”,擔心人口不斷膨脹將會超出城市資源供應上限,從而導致市民生活品質的下降和城市生活的混亂。不過,人們恐怕也需要看到,外來人口也是一種資源,它為這個城市帶來了更多的創造性,這種最可珍貴的資源本身,就有助于解決城市的自然資源和社會人文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
因此,對北京市各級政府及北京本地戶籍人口來說,一個基本的現實就是:外來人口將會長期生活在這個城市,生活在大家周圍。面對這個現實,與外來人口和諧相處,在與外來人口的磨合中,找到自己更好的位置,實現福利的“雙贏”,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政府寬和地對待外來人口,讓外來人口融入城市的主流生活,讓他們對北京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市民平和地接納外來人口,把他們看成自己的鄰居。那么,外來人口就會把北京真正當成自己的家,自然地愛這個城市,關心這個城市。在這樣的制度與精神氛圍中,他們也會比較快地實現行為與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建設和諧城市,首先需要實現本地人口與外地人口的和諧;建設宜居城市,除了讓本地人口感覺宜居,恐怕也該讓外來人口感到宜居。
為此,城市管理者需要采取寬和的管理模式,民眾也需要寬和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