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北京新城市規劃展藍圖 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萬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5 年 01 月 1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長安街將展現首都闊步向前的勃勃生機,穿越故宮的傳統南北中軸線將詮釋古都悠久的歷史文化神韻;西線將建成郁郁蔥蔥的“生態帶”,東線一個個產業亮點將串起一條“發展帶”……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列席會議的北京市規劃委副總規劃師談緒祥興奮地說:“北京未來啥模樣,全國人民都很關心,新規劃為人們了解首都未來打開了窗口。”當晚,在規劃師們形象的描述中,北京未來的美好藍圖,令記者仿佛身臨其境。

1993年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年—2010年)》,在北京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但由于近年來首都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特別是申奧成功后,總體規劃與“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顯現。為此,北京于去年初正式啟動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組織,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工作機制,組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規劃院、清華大學等單位參與,歷時一年編制完成新規劃。

新規劃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按照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的要求,對北京空間布局做了重大調整,改變過去“單中心”的發展格局,構建起“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即完善“兩軸”,包括繼承和發展北京傳統城市中軸線,完善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建設,保障首都職能和文化職能的發揮;沿通州、順義、亦莊等地強化“東部發展帶”,疏導首都經濟的產業發展方向;沿大興、昌平、延慶等地整合“西部生態帶”,創建宜居城市的生態屏障。同時,建設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核心區、奧林匹克中心區、中央商務區等多個城市職能中心。以此為基礎,規劃引導形成“中心城—新城—鎮”的市域城鎮結構。目前規劃了通州、順義、亦莊等11個新城,將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帶動區域發展的功能。

長年住在故宮西側府右街一處傳統四合院中的柳紹文老人,很關心舊城保護,年前新規劃公開展示時,他細細看了三遍,心里有數了。收看到新規劃獲原則通過的新聞,老人說:“我這心徹底放下了,北京再怎么變,老北京的味兒也能傳下去。”新規劃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和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變“大拆大建”為“有機更新”,既保持舊城傳統街道肌理和尺度,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真實歷史遺存,又積極探索適合舊城的市政基礎設施完善模式,疏解過密居住人口,改善舊城居民生產生活條件。

新規劃還從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資源條件、勞動就業等7個方面論證了北京適宜的人口規模及變化趨勢。北京市2003年常住人口1456萬人,到2020年總人口規模控制在1800萬左右。北京將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人口向新城和重點小城鎮聚集。屆時,中心地區人口規模將爭取從現在的650萬調減至540萬,其中舊城控制在110萬左右。

獲悉總體規劃通過的消息,著名城市規劃專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李曉江難掩內心激動:“本次總體規劃既突出了首都發展的戰略性與前瞻性,也考慮了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是一個比較理性和成熟的規劃。”

(閻曉明、王建新)

《人民日報》2005年1月14日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