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流動之利
當李紅平從珠三角回到家鄉工作,他的身份發生巨大的變化。香港老板在湖南郴州市安仁縣投資建了一個制衣廠,任命他當廠長。工廠從規劃到建設到裝修,都由他負責,2012年開始招工運轉。他還驕傲地告訴半月談記者,淘寶網上可以看到他參與經營的店。20年拼搏奮斗之后,他的命運發生了可喜變化。
在流動中,中國人尤其是廣大農民工獲得了財富與改變命運的機會。上世紀90年代前后,每逢春節之際,地方報紙經常會刊載當地郵局收到多少來自沿海匯款的“喜訊”。2013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連續三年增收超過城市居民。農民收入增量源于三個因素,擺在第一位的就是打工收入增加。
流動,催生出“人口紅利”效應,流動人口作為城市的勞動人口創造了中國GDP的20%左右。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展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于學軍說,流動人口分布在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在加工制造業、建筑業、采掘業及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已占從業人員半數以上,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地區而言,以珠三角、長三角為代表,沿海地區成了流動的最大贏家。浙江省東南部樂清市,是溫州市首個工業產值超千億元的縣(市、區),也是中國有名的“電器之鄉”。全市總人口接近130萬,其中有一半是外來人口;城鄉接合部的學校里,75%都是外來民工子弟。
正從沿海向內地轉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使中西部也獲得流動之利。國家發改委已批復皖江、湘南等數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緊鄰廣東的湖南郴州市近三年投資超過400億元,新引進轉移企業近千戶,轉移企業排隊入駐。
湖南省在敞開大門的同時,以更為挑剔的目光承接著高端制造業、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業。并非先發地區的長沙市汽車產業近年來迅猛增長,2013年預計產值過千億元。長沙市經信委主任趙躍駟分析認為,重要因素在于中部的地理區位優勢,可以減輕物流成本,從而吸引了許多著名汽車廠家的投資目光。
四川省已經從產業轉移中獲利豐厚。號稱綜合實力為“中西部第一高新區”的成都高新區,建成面積超過130平方公里,已經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以及精密機械三大制造產業。世界500強里已有200家落戶成都。四川的人才優勢以及正在改善的交通條件,讓他們甚至可以“反梯度轉移”其他省份了。
流動,是沖破舊體制、催生新制度的主力軍。國家人口和計生委發布的2011年《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50%的就業流動人口未參加任何社會保險;74.7%沒有將養老保險轉移到現工作城市;84.5%的勞動年齡流動人口無任何職業技術職稱;3/4的流動人口家庭在流入地租房居住,房租超過流動人口家庭總支出的1/5;流動人口難以享受公共服務,缺乏權利代言機構。流動,成了中國體制滯后的提問者。
孫志剛事件,換來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廢除,取而代之為救助制度;包括農民工子女在內的學生就學升學難,推動了義務教育階段城區學校向農民工子弟開放,加速了異地高考政策的改革……根深蒂固的城鄉二元體制、社會利益分配中的不公現象、僵化滯后的行政和區域間的種種壁壘,正在流動中被考問、瓦解和變革。
流動之勢
李紅平的投資方,多年來一直在珠三角辦廠,在安仁縣辦廠雖只是投石問路,但在新建廠房的同時,還建了球場,并配合當地政府在廠區建好了廉租房。2012年,制衣廠的招工情況不太樂觀,但李紅平信心滿滿,他豎起三根手指頭說:“3年后就是農民工返鄉高潮!”
國家統計局對農民工的調查監測報告指出,2011年跨省外出的農民工數量減少,首次改變了多年來跨省外出農民工比重大于省內務工比重的格局。報告顯示,東部地區仍然是農民工流向的主要地區,但中西部地區吸納能力在增強。隨著中西部務工收入增幅高于東部,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務工收入差距在縮小。
農民工“回流”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沿海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從廣東回流安仁縣的務工人員,基本是本縣和周邊縣的人。他們當中三分之一的人可以住在家里,每天騎摩托或電動車上班;農忙時節,工廠還會破例多放幾天假。對他們來說,打工顧家兩不誤,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問題也可以基本解決。
流動中國的速度,就像這個國家的增長速度一樣,將從高速轉為穩定。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2012年中國15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量減少了345萬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了相當長時期以來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因為計生政策等的影響,中國過剩的勞動力供給正在減少,英國《金融時報》預測中國達到距城鄉勞動力平衡的“劉易斯拐點”還有10年。業內人士認為,到底是多少年還有待商榷,但中國農民向城市流動的速度必然減緩是不爭的事實。
勞動密集型企業將加速從沿海“回流”中西部地區。湖南省商務廳廳長謝建輝認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正在進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加快。雖然沿海產業向內地的流動一直存在,但大規模轉移的黃金期應該就在最近3到5年。
政府公共資源將加速向農村“流入”。在湖南省長沙縣,超過一半的投資已經投向以小城鎮為載體的鄉村,鄉村的路、水、電,以及文化服務、社會保障等與城區全面接軌。城鄉分隔、城鄉聯系、城鄉融合到城鄉一體——這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城鄉關系經歷的四個階段。當城市化水平超過30%時,城市文明開始加速向鄉村輻射;達到5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有望達70%;而當城市化達到7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將達100%,換言之,城鄉一體化基本實現。
事實上,在經濟發展先行一步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探索城鄉一體化之路已有多年,成為中國當今最富改革活力、最能體現時代發展特征的領地之一。作為西部地區的重鎮,四川省會成都10年前就被賦予統籌城鄉發展國家試驗區的角色。如今,成都的農民即使進城居住,也可從鄉村得到土地的收益。
2012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江西九江市調研時指出,發展最大的差距是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這也是現代化建設最大的難題。從城鄉看,6億多農民與6億多城鎮人口的收入差距超過3倍;從區域看,東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超過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縮小這兩大差距,是發展的潛力和富民的動力。
隨著人、產業、資金等生產力要素從城向鄉、從沿海向中西部流動,中國現代化的難題將得到緩解,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不同區域的利益矛盾也將逐步緩和。從這個意義上說,回流,無疑是流動中國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