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大學生“村官”每年必須上好的第一課。 張超坤攝
7月15日,是北京市今年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助理全部進村到崗的日子,至今這2400多名應屆畢業生,已經在京郊農村度過了最初二十多天的時光。從2006年開始到今年,本市已先后選聘了1萬多名大學生,到京郊農村擔任“村官”助理;每年都有約8000位“村官”助理活躍在京郊各村。
此時,人們格外關注:剛出校門的學生能適應農村生活嗎?大學生在農村能得到施展嗎?以往的“村官”助理們在農村生活得怎么樣?3年期滿后,他們的出路在何方?
半年來,記者曾帶著這些問題,陸續采訪了一些在任的、離職的“村官”助理。或許透過他們的實際經歷,一些有關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的疑問,能得到不同形式的解答。
背景鏈接
北京市“大學生村官”政策的由來與變遷
北京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11月22日以辦公廳名義下發了《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市委組織部聯合教工委、農工委等十個部門于當年12月28日下發了《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實現村村有大學生目標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北京實際,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聘用北京生源的普通高校畢業生以及非北京生源的北京地區普通高校畢業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3年之內確保實現“村村有大學生”的工作目標,力爭實現每村有2名大學生的目標。
2006年上半年,北京市13個遠近郊區縣先后組建了此項工作的領導和工作機構,正式啟動實施北京市的大學生村官工作。五年來,全市13個涉農區縣共選聘大學生村官12392名,其中2006年2016名、2007年3025名、2008年3095名,2009年1847名,2010年2409名,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了“村村都有大學生,每村有兩名大學生”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