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8月8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文字實錄:
別讓低標準帶來惡性循環
今年6月1號起,由衛生部批準公布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其中共包括66項具體標準,涉及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所有乳類和乳制品。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對1986年頒布的乳品標準進行的一次重大修訂,因此也被稱為乳品新國標。然而,正是這個新國標卻在行業內外引發了一場激烈爭論。
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對乳液新標準進行的一次重大修訂。然而,新國標從標準正式發布到實施,引發無數爭論。爭論焦點之一是蛋白質含量,新國標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這個數字低于國際標準3.0克,也低于1986年舊國標的2.95克;爭論焦點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新標準由原來的50萬上升到了200萬,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被業界驚呼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輿論指出,這個乳業新國標讓“中國原奶質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
新國標制定專家起草組組長 國家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
王竹天:這個標準是適合于我們國家現在的這種養殖方式下的一個標準
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名譽會長農業部(奶類)顧問 駱承庠
駱承庠:中國的乳品工業恐怕要完了。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衛生部原乳品訂標組副組長副組長 曾壽瀛
曾壽瀛:不能像某些領導所講的,這個標準是相互協調,相互照顧,這樣的一個產物。
圍繞乳品新國標,我們聽到了兩種針鋒相對的聲音。爭論第一大焦點就是1986年頒布的生鮮牛乳收購標準和2003年衛生部的鮮乳衛生標準,都要求蛋白質含量為2.95%,新國標卻把蛋白質含量降低為2.8%。那么,這項標準究竟是怎么定下來的?能否保證今后原奶的質量呢?我們再來看看專家的分析。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 王加啟
王加啟:不是說這個蛋白質的含量從2.95降到2.8以后,這個牛奶就不能喝了,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全國乳與乳制品訂標組 副組長 曾壽瀛
曾壽瀛;國際上沒有一個標準,原料奶、生奶是2.8的,沒有。
對于蛋白質標準,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記者注意到,我國1986年的“國標”2.95與國際標準已有明顯差距,2010年的標準在其基礎上為何又降到了2.8呢?參與這次國標制定的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王加啟告訴記者,影響奶蛋白含量的因素很多,飼料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而目前中國奶業有76%都是散戶養殖,在精飼料投入不足,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奶蛋白含量。1986年制定標準時,我國以國營農場為主,奶牛數量少,都是集中養殖,2.95的指標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并不高。而現在的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中國奶業協會 副理事長 王加啟
王加啟:分散飼養、多種模式飼養的這么一個奶業發展的局面,那么這就導致了奶牛的品種,飼養的水平,管理的水平和飼養的環境參差不齊。
中國農業大學的李勝利教授是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他告訴我們,新國標中,蛋白質含量的標準,是根據檢測部門長期監測得出的數據確定的。此前中國農業大學在全國設立了24個試驗站,150個輻射點收集信息,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奶蛋白含量實際上達不到2.95。這是工作人員在黑龍江省一個國內大型乳制品生產企業監測的數據,我們看到,這家企業在東北地區奶蛋白含量達到2.95以上的比例是75.1%,中南地區是63.7%,西北地區僅為23.6%。
中國農業大學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李勝利
李勝利:超過2.95的你看只有多少,它基本上有接近一半都活不了,你算吧。
記者:這也是一個很大的企業嗎?
李勝利:很大的企業。
對于新國標把奶蛋白含量標準最終定為2.8, 86歲高齡的中國奶業協會顧問曾壽瀛則有不同的觀點。
中國奶業協會顧問曾壽瀛
曾壽瀛:我看到材料上介紹的,內蒙、黑龍江有6%和10%的奶牛達不到2.95,只能達到2.8,那么這些地方的是不是應該分析一下,他為什么達不到。
從1985年開始,曾壽瀛老人作為主要標準制定者和起草人,參與了《消毒牛奶》《酸牛奶》《全脂奶粉》等8項目乳品衛生標準的制定,參與并見證了1986年的乳業國標制定。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全國乳與乳制品訂標組 副組長 曾壽瀛
曾壽瀛:以前過去中國那時候有一個叫北方奶牛一宗族,中國南方奶牛一宗族,那個資料都充分地顯示,都是收購的牛奶在2.95,或者接近2.95,或者高于2.95,2.8是三級品,是等外品,2.95才是正品,現在是次品變正品.
曾壽瀛認為規范養殖和科學飼喂,達到2.95以上并不困難。他給記者拿出了一組數據。這是位于福建南平的一家大型乳制品生產企業,從2007年到2009年生鮮牛乳主要指標中,記者看到,除了個別月份乳蛋白的含量在2.96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上,2009年4月份的最高數值達到了3.08。
對于目前的乳業生產狀況,兩方給出了不同的數據,那個數據更接近真實的情況呢?記者選擇了雙方提供的兩個奶牛養殖基地進行了調研,一個位于江蘇省常州市,一個位于黑龍江哈爾濱南崗區.
在黑龍江哈爾濱南崗區的紅旗滿族鄉,在這兒呢,奶牛養殖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同時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據了解當地農戶都是分散式的小規模養殖,而且每戶養殖八到十頭,能占到90%以上的比例。
在村子里,我們碰到了幾位在路邊放牛的奶牛養殖戶。他們告訴記者,家里的玉米秸稈喂完了,暫時把牛栓在路上補充些青草。
黑龍江紅旗滿族鄉農民 付明禹
付明禹:現在苞米秸稈一塊錢一捆,你算算,啥都是錢,現在工錢都沒有,我們倆的工錢都沒有。
記者:我們養牛不賺錢嗎?
付明禹:賺啥錢,多少年沒賺錢,四五年沒賺錢了。
養了20多年牛的農戶付明禹告訴記者,飼料的連年上漲,奶牛養殖戶的利潤越來越小。跟去年比,今年的玉米價格,每公斤上漲了四毛多,豆餅每噸上漲了三四百元,配合飼料每噸也上漲了500元,飼養一頭牛每月的飼料成本直接增加200多元,而現在每公斤奶的價格是2.7元,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養牛不掙錢,養殖戶都喂不起精飼料。
黑龍江紅旗滿族鄉農民 付明禹
付明禹:要是有盈利了就多給點,沒有盈利就少給點,我還沒有吃飯錢,得給我對付點吃飯錢。
記者在紅旗滿族鄉走訪了多戶村民,發現這些分散飼養的奶牛的飼料多是玉米秸稈,豆餅,或是混合飼料,每天每頭牛的飼料成本都不超過30元。當地的奶牛合作社站長告訴記者,飼料的情況,直接影響了奶蛋白含量,從他們收奶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養殖戶送來的奶,蛋白含量在2.8-2.9的占50%,2.9以上高指標的奶占50%。
黑龍江浩源奶業合作社站長 關鳳春
記者:你們想收高指標的奶嗎?
關鳳春:想,為啥不想收過指標奶。
記者:收得上來嗎?
關鳳春:收不上來,因為奶戶這一塊,牛本身出的奶就稀,就出那個奶。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位于雙城縣幸福鄉的慶源牧業,這里是有著900頭奶牛的規模牧場。記者主要,這里每頭牛每天的飼喂成本達到了40多元,為提高蛋白還添加了每噸1200元的羊草。但是廠長告訴我們,按照DHI來檢測的話,還有20%奶蛋白含量達不到2.8。
黑龍江慶源牧業場長 薛英峰
薛英峰:就是增加飼養這塊,調整個體牛的營養指標。
薛英峰告訴記者,一定的資金實力和規模至少能保障80%的奶品奶蛋白含量達到2.9以上。但是他們所在的雙城縣,像他這樣具備同等實力的牧場不過三家,對于有著22萬頭奶牛存欄量的雙城縣來講,90%以上的散戶小規模養殖,難以達到2.9的標準。
黑龍江奶業協會秘書長 吳和平
吳和平:原因就是這個時間呢,它的一個飼料結構,也就是營養結構,牛體狀況和氣侯條件所影響的。
吳和平認為2.8的數據符合奶牛泌乳期規律,而北方地區奶牛養殖量占全國的82%,其中70%以上是農戶散養,又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客觀事實。那么農戶養牛到底有沒有突破?能否養出奶蛋白在2.95以上的奶牛來呢?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曾壽瀛告訴我們這并不難,老人帶記者來到了江蘇省常州市橫山鎮的這家奶牛合作社進行了調研。
常州橫山鎮蘇農奶牛專業合作社顧春元
顧春元:喂的是玉米粉,還有黃豆、豆粕什么,混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