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5月8日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西部論壇上表示:“一個房子能賣80萬元,你就不要賣50萬元,賣50萬元太糟蹋它了。一個社會要富起來,就要靠每一個物都要盡其用,只要有人出高價,我就把它賣到盡可能高的價位”,這句話是他用來反對推行限價房和經濟適用房的理由:不能物盡其用。稍后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又在“2009年上海論壇”上說,經適房容易滋生腐敗和不公平分配,完全沒必要存在。天則經濟研究所(很有點“替天行道”的味道)兩位大佬從不同角度指出房子“經濟適用”和“限價”的種種悖謬之處,結論當然是政府應當廢止這兩種房子投向市場。
誰都知道價格變化本質上只不過是一種數字符號和財富轉移的游戲,它并不會產生真正的財富增長。可是茅先生卻說“一個社會要富起來”,就要“能賣80萬元,就不要賣50萬元”,好像開發商富了,社會就自然富了,或者只要老百姓高價接了貨,就實現“物盡其用”了。
要實現這個過程,有一個技術環節不能省略,因為50萬元可以賣的東西你要讓大家80萬元買下,那就要向社會反復灌輸它的價值被低估了,它將來會值100萬元、150萬元甚至更多。于是乎,在這樣的氣氛中,大家基于對未來的樂觀設想,把當下全部搭進去。而茅先生心目中的最高理想,經濟繁榮也就實現了。至于它持久不持久,本身上健康與否,和經濟學家就沒關系了。
更要命的還有這個邏輯的推廣:一只奶牛你就是要把它的奶擠光,不擠它還癢癢;政府的稅收既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能收80萬元,干嗎只收50萬元呢?
經濟上的自由主義者當然是反對各種“限制”的,“限價房”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只要限制資本逐利,限制企業家在這個社會“縱橫馳騁”、施展才華,就不能說得到自由主義的精髓。茅先生顯然主張經濟自由,反對限制企業利潤。可土地是有限的,如果窮人都被趕到保障房里,而商品房市場因為富人支撐一路走高,最終讓太多工薪階層甚至中產階級也高不可攀,或者窮其一生成為房奴,就一定合理嗎?同樣的失敗在教育和醫療上也存在,如果政府不能平均分配資源,就必然限制行業的利潤,難道舍此還有他法?
現在的經濟適用房當然是存在問題的,比如成本居高不下、房屋質量過低。一方面是政府實質性支持還不夠,另一方面是開發商低利潤下的懈怠,也不排除開發商用失敗的案例倒逼政府。但總體上限制利潤讓更多的人進入市場的思路并沒有錯,要的只是切實的改進方法和加大執行的決心。
我毫不懷疑中國的有錢人多到能夠支撐一個長期繁榮的地產牛市,卻懷疑這個市場能解決多少人的住房問題;我也完全贊同茅先生說的不能只指責開發商的觀點,但我也認為,西方經濟學是以人性自私為起點的,并不是以人性本惡為起點的。假如誰都是可以原諒的,那么公共政策就毫無約束和改進的余地和價值了。(陳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