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調查:你如何看轟趕“和服母女”事件?
中新網3月25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24日發表評論說,最近武漢大學發生“和服事件”,或許,每年總有類似當事人因個人趣味而“自取其辱”,不過,穿和服拍照不違法,也無損國格人格,如果死揪歷史傷疤,動輒給予刺耳的指責和辱罵,看似愛國,實則是一種色厲內荏的恐懼和面對歷史的脆弱。誠然,一個民族不能忘記屈辱與痛苦的歷史,但歷史是用來記取的,而不是用來沉溺的。
文章摘錄如下:
春暖花開,位于江城武漢的武漢大學向負盛名的櫻花剛開始綻放,就又一次沾染上了口水——一對操當地口音的母女因著和服賞櫻拍照,遭十多名武大學子怒斥轟趕,落得個花容失色,易服匆匆逃離。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鬧”也相似。武大櫻花燦若云霞美景如畫,早已成為武漢一張美麗的城市名片,但因敏感的特殊歷史含蘊——最初由侵華日軍手植,卻總讓人在美麗之外還看到屈辱,因而每年賞花時節總能爆出許多新聞故事。此次的“禍端”,不過是最新案例而已。
一如往年,數不清的罵戰再起,評論家們紛紛加入戰團,諸如“你有穿和服的自由,我有看不慣的自由”之類的高聲叫板又不絕于耳。這樣熱鬧的口水戰場景,相信在花謝之后仍會不了了之。但同樣的爭議年復一年地重演,確有反思之必要。
或許,每年總有類似這對母女的游客因個人趣味而“自取其辱”,不過,穿和服拍照并不違法,也無損國格人格,如果死揪歷史傷疤,動輒給予刺耳的指責和辱罵,看似愛國,實則是一種色厲內荏的恐懼和面對歷史的脆弱。
誠然,一個民族不能忘記屈辱與痛苦的歷史,但歷史是用來記取的,而不是用來沉溺的。數十年彈指一揮間,今日之世界早已不復是當年的世界,今日之中國更不復是當年積弱積貧的中國,正以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影響著國際事務,當下甚至與一向主導國際格局的美國一起被人冠以“G2”。因而,在國人同胞民族自信心由此增強之際,呼吁中國培養良好的大國國民心態,已在國際間屢屢響起。
以從容自信的心態去面對多元化的世界,以冷靜和客觀的態度去直面那些曾經不堪回首的過去,確是當下中國之需,北京當局也已有或明或暗的引導。遺憾的是,近來的中國,不冷靜的民族主義之聲此起彼伏。
從可口可樂與匯源的并購案、到法國佳士得拍賣行拍賣圓明園獸首,甚至到南沙群島問題、釣魚島問題的爭端,都激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反彈。一本《中國不高興》剛出版就飽受爭議,又被外間解讀為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標志。此次,身處大學這種理性殿堂的學子,再次將愛國情緒訴諸辱罵,更與從容與包容的成熟大國心態相去甚遠。
看來,中國要培養理智和克制的民族情感,其路漫漫。筆者仍期盼國人同胞早日可以淡看和服、醉賞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