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紅心蛋”的人,心并不紅。11月12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一些河北銷往北京的紅心鴨蛋,含有有毒工業染料“蘇丹紅四號”。此消息讓人吃驚,好在北京市食品辦已經采取緊急措施,要求全市暫停銷售所有河北產的紅心鴨蛋,以待檢測,但市民對食品市場的安全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傷害。
平心而論,近兩年來,北京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有目共睹,北京食品安全的監控系統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制度,問題食品下架制度等。此前,北京對潮安果脯蜜餞類食品的整體區域清退,對福壽螺問題的緊急叫停等都獲得了公眾好評。據最新報道,北京將與澳大利亞合作,建立食品可追溯監管系統,這無疑讓廣大市民對未來的食品安全增加了信心。
但也要看到,北京食品安全存在不少監管漏洞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正如眼里容不下微小的沙子一樣,食品安全控制也是不允許出現漏洞的,即使是再小的漏洞,都會產生無限放大的風險。所以,此次的“紅心蛋”事件,再次給北京食品安全形勢敲響了警鐘。
有毒“紅心蛋”的出現表明,北京對食品的日常檢測和監控需要進一步加強。河北產的咸鴨蛋在北京銷售已經有很長時間了,紅心鴨蛋以其“好賣相”讓一些講究營養的市民趨之若鶩,而與此同時,全國已有地方發現過紅心鴨蛋實為人工色素所致的新聞報道。遠的不說,與北京相鄰的天津,去年就查出大量有問題的“紅心鴨蛋”,天津某地75%的養鴨戶都在鴨飼料里添加“紅藥”,而媒體調查得知,這些“紅藥”來自河北白洋淀(據4月20日新華社報道)。以此推斷,紅心鴨蛋是食品安全的高危領域,應當重點監控,但遺憾的是,有關方面對此似乎沒有充分重視。對天津發生的問題“紅心鴨蛋”,也缺少足夠的敏感,結果食品監管者落到了的媒體后面。
可以看到,由媒體來曝光食品安全隱患,最后雖然也能暴露和解決問題,但同時也要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畢竟,由于媒體的專業和視野所限,它對問題的發現有時往往是滯后的,比如經常會等到問題比較嚴重時才去關注,而此時,危害已大規模擴散,許多人的身體健康可能由于毒害的長期積累,面臨著不可預知的危險。因此,在正常的食品監管體系下,監管者應該永遠走在媒體之前,以自己專業的素養在第一時間發現隱患所在。
目前,北京正在食品安全領域逐步推廣準入制度,要求銷售者提供食品產地檢驗部門檢測合格的證明。此前媒體報道,水產品也實行了準入制。準入制作為一個事前的預防措施的確很有必要,但是,準入制絕非一勞永逸。據報道,白洋淀國華禽蛋加工廠等廠家的產品,進入超市銷售都提供了當地的檢測報告。這說明,異地檢測報告的發放,似乎并未嚴格把關,還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異地檢驗機構的責任心上。
所以,北京一方面要通過各種途徑,對異地檢驗機構進行督促,另一方面食品監管日常抽檢的范圍和頻率應擴大和增強。日常抽檢看似一個“笨方法”,其實最有效,只有張開大網廣泛篩查,才能將任何隱患扼殺于苗頭。對國內外每天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監管部門也應高度關注,從中尋找有價值的線索,發現與本地食品安全有關聯,就立刻采取行動。總之,監管部門多一份主動,多一些敏感,公眾的食品安全才有更多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