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對安徽省31個縣農產品生產價格抽樣調查表明,2006年安徽省農產品生產價格總體呈穩中略降的態勢,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為99.3,與上年相比農產品生產價格下降0.7%,下跌幅度較上年縮小。分行業看,農林牧漁業產品價格呈“三升一降”的態勢,即農業、林業、漁業產品價格上漲,牧業產品價格下跌。2006年農產品生產價格具體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農產品生產價格水平呈前低后高的態勢
2006年農產品生產價格走勢表現為上半年下降,下半年上升。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分別為99.9、96.8、100.5和103.5,一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下降0.1%,二季度在畜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帶動下,農產品生產價格下降3.2%,三、四季度隨著種植業產品價格的上漲以及畜產品價格的止跌回升,農產品生產價格呈小幅上漲的態勢,漲幅分別為0.5%和3.5%。
二、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穩中略升
2006年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上漲0.9%,主要種植業產品中,糧食價格基本穩定,棉花、油料、蔬菜和茶葉價格上漲,豆類價格下跌。
分季度看,一季度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下降0.5%,二季度隨著糧食價格的回升,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由下降轉為上升,漲幅為0.6%,三季度在糧食、棉花和油料價格上漲的帶動下,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上漲2.0%,四季度棉花價格下跌,但受糧食、油料價格上漲拉動,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上漲0.6%。
糧食價格上漲0.1%,其中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1.0%和0.2%,稻谷價格下跌1.0%。稻谷中早秈稻和粳稻價格下降0.9%和3.5%,晚秈稻價格上漲0.6%。分季度看,一季度糧食價格下降6.1%,二至四季度在小麥價格上漲的帶動下,糧食價格分別上漲0.6%、1.1%和0.5%。2006年糧食價格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一是糧食生產發展態勢良好,供求關系進一步改善。近兩年來為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加上氣候適宜等因素,致使糧食種植面積擴大,糧食產量增加。2004年我國糧食增產9.0%,2005年增產3.1%,年度糧食供需缺口縮小,糧食庫存充裕。2006年國家繼續采取扶持糧農、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增加。從安徽省糧食生產情況看,2006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9216.8萬畝,比上年增長2.6%,為1999年以來最高水平,糧食產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供求關系進一步改善。二是政策效應的影響。為了引導農民繼續發展糧食生產,穩定糧食面積,2006年3月初國家出臺了小麥及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要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繼續發揮主渠道作用,引導市場多元主體積極入市收購,努力使糧價保持在合理水平。隨著新糧上市,安徽省陸續啟動了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糧食市場起到了穩定作用。
豆類價格下跌4.0%,其中大豆和綠豆價格下降4.4%和1.8%。分季度看,前三季度豆類價格均呈下降趨勢,四季度有所回升。大豆價格下跌主要是由于目前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價格倒掛,大豆進口量增加,對國產豆價形成一定的打壓。
油料價格上漲3.6%,其中油菜籽和花生價格上漲1.5%和6.8%,芝麻價格下降3.1%。分季度看,一、二季度油料價格下降0.2%和1.9%三、四季度上漲3.1%和4.8%。由于今年油菜籽減產,中間商和壓榨企業收購積極,市場供應偏緊導致油菜籽價格持續攀升。受市場供給減少以及花生油價格堅挺的影響,花生價格走高。
棉花價格上漲0.9%。由于2005年棉花減產,供需矛盾突出,導致近年來棉花價格持續上揚。分季度看,一至三季度棉花價格分別上漲22.3%、0.9%和7.9%,四季度在棉花豐收,新棉大量上市的情況下,棉價小幅回落,下跌2.1%。
茶葉價格上漲3.1%,其中紅毛茶價格上漲6.1%,綠毛茶價格上漲2.4%。分季度看,除一季度下降外,其余三個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茶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茶葉生長期間,氣候條件較為有利,茶葉品質好于上年。二是名優茶采制技術進一步提高,使名優茶比重提升。三是茶葉市場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銷售形勢看好。
蔬菜價格上漲5.6%,其中葉菜和塊根莖類價格上漲7.3%和4.9%。茄果和蔥蒜類價格均上漲7.0%。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蔬菜價格分別上漲13.6%、2.7%、2.3%和1.9%。蔬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1、種植成本增加。去年以來,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等農資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直接增加了菜農種植投入。2、氣候因素影響。受雨雪天氣影響一季度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拉升了全年蔬菜價格。3、需求增長的拉動。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營養的均衡攝入,由過去偏愛大魚大肉逐步向偏愛蔬菜轉變,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三、林業產品生產價格攀升
2006年林業產品生產價格上漲7.9%,其中木材價格上漲8.9%,竹材價格上漲8.1%,分季度看,除三季度持平外,一、四季度均上漲7.9%,二季度上漲3.3%,近年來林木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其主要原因是市場對林木產品需求旺盛,而林業資源稀缺,供不應求拉動林木產品價格上揚。
四、畜產品生產價格走低
2006年畜產品生產價格下降5.7%,其中豬和家禽價格分別下跌12.7%、3.6%、肉牛、活羊和奶產品價格分別上漲0.3%、8.5%和0.9%。分季度看,受生豬價格下跌影響,一、二季度畜產品生產價格下跌2.0%和11.8%,三季度隨著生豬價格的止跌回升,畜產品生產價格跌勢減緩,與上年同期相比下跌3.5%,四季度隨著生豬價格的強勢反彈,畜產品生產價格大幅上揚,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9.4%。2006年生豬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前兩年生豬價格居高不下,價格高峰期刺激了養豬戶的迅速發展,產量大幅增長,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出,最終導致價格走低。二是生豬外銷不暢,本地需求有限。三是肉食品市場品種豐富,貨源充足,人們選擇余地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豬肉市場。三季度以來,受存欄量大幅下降,市場供給減少影響,生豬價格開始反彈。家禽價格下降主要是由于受“禽流感”疫情的影響,消費者心有余悸,消費量下降。分季度看,一、二季度肉禽和禽蛋價格均呈下降趨勢,三、四季度有所回升。
五、漁業產品生產價格持續上漲
2006年漁業產品生產價格上漲8.4%,其中淡水魚類、蝦蟹類價格上漲5.5%和20.7%。魚類產品中草魚和鯉魚上漲3.1%和3.8%,鰱魚、鯽魚價格均上漲5.8%。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漁業產品生產價格分別上漲10.6%、8.8%、10.0%和0.8%。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水產品以其低脂肪、高蛋白,營養豐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需求增長的拉動下,價格持續上漲。
綜上所述,2006年安徽省農產品生產價格受政策、供求關系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是政策因素,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穩定市場糧價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市場供求關系。受供求關系變化影響,2006年生豬價格先跌后漲,波動幅度較大;三是成本推動因素。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四是品質差異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質、無污染的農產品越來越受青睞。隨著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其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五是國際市場的影響。加入WTO后,國內農產品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更為密切,國外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國家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