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審計署6管齊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饘徲嬕验_始 -周五滬指午盤收于4162.97點 "全民炒股"言過其實 基民熱情不減 -奧運空氣質量將實現五省聯保 水利部急調長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將嚴懲高校"體制外"招生 民辦高校招生收費成監察重點 -外資正式進入中國鐵路運輸領域 中國鋼鐵并未沖擊國際市場 -國稅總局:可能重創股市 短期不征資本利得稅 不會取消利息稅  -"鑫諾三號"衛星上天 "長征"火箭完成百次發射 可發射飛船和衛星 -全國治理商業賄賂未達預期 專項工作延期 公務員處分條例實施 -中國即將公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財政部調整商品進口關稅 美將對我銅版紙征最高99.65%反傾銷稅
中國銷售臨儲糧86.8億斤穩糧價 禁超量購陳化糧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2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充分發揮調節作用 穩定糧價保證供應

居民平靜對待糧價上漲

記者從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獲悉:截至12月21日,國家根據市場需求,共安排臨時存儲糧在糧食批發市場競價銷售6次,累計成交86.8億斤。平均成交率80%。約占今年托市收購總量的10.6%。此舉充分發揮了臨時存儲糧對市場的調節作用,穩定了糧價,保證了市場供應。

據悉,國家臨時存儲糧食是指,國家指定中儲糧總公司執行最低收購價預案收購和國家組織進口,并委托中儲糧總公司臨時存儲的糧食。今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中儲糧總公司按照國家總體要求,在冀、魯、豫、蘇、鄂、皖6個小麥主產省,以最低價收購小麥814億斤,占6省總產量的40%,商品糧產量的80%。托市收購使小麥價格穩定在最低收購價以上,保護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

中儲糧總公司新聞發言人何清民說,在糧食批發市場參加競買的交易商基本上都是糧食加工企業,數量約500—600家。市場需求基本穩定,沒有出現囤積倒賣的現象,維護了正常的市場流通秩序。

何清民強調,臨時存儲糧并不是在糧食價格上漲時才銷售,而是在糧食批發市場常年常時以公開競價的方式銷售,保證市場供應。

據介紹,為加強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做好國家委托中儲糧總公司臨時存儲的糧食銷售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聯合印發了《國家臨時存儲糧食銷售辦法》,有關銷售工作均按辦法規定執行。

國家糧食局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強化陳化糧銷售處理和監管工作

近來,國家有關部門在對陳化糧違規倒賣案件的查處中,發現少數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存在對陳化糧購買限量審查不嚴、工作不細等問題。為此,國家糧食局日前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強化陳化糧銷售處理和監管工作,嚴防陳化糧流入口糧市場,切實保證人民群眾吃到放心糧。

通知說,各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現有陳化糧購買企業的資格進行全面、認真清理,嚴格審定并認真清理陳化糧購買資格。陳化糧購買資格嚴格限定為規模較大、生產經營正常、具備陳化糧的倉儲和加工能力、信譽較好的酒精和飼料生產企業。授予陳化糧購買資格時,必須經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簽署意見。對于小型酒精、飼料生產企業,以及有陳化糧購買資格、但近幾年從未參與陳化糧購買的企業,年審時不再受理其購買資格申請。

通知說,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對陳化糧銷售處理組織工作的領導和監管,嚴禁超量購買陳化糧。陳化糧購買企業每次購買陳化糧的數量不得超過半年的糧食消耗量,全年購買的數量不得超過全年糧食消耗量。組織陳化糧銷售的單位要在購糧企業資格認定書上注明企業每次實際購買陳化糧數量,并蓋章確認,嚴禁企業超量購買。發現超量購買的,要追究組織陳化糧銷售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糧價上漲并未引發通脹
統計局:糧價上漲并未引發通脹 加息可能性不大
糧價上漲并非供給不足 可保糧價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穩定
防糧價繼續高漲 急令限制玉米制乙醇
豐收之年糧價緣何上漲
糧食增產價格反升 糧價還能漲多高
廣州糧價已止升回穩 部分品牌價格開始出現回落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世界無煙日:中國超5億人健康受被動吸煙危害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