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透露,為了解決西部地區、縣和縣以下地區、國定貧困縣和東北以及東部貧困地區金融服務供應不夠、競爭不充分、網點覆蓋率很低的問題,銀監會已經初步考慮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降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這些地區的準入門檻。
金融資源匱乏是農村地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以甘肅省為例,目前全國有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區域性的)17家,但是在甘肅設立省級分行的只是有8家,沒有外資金融機構,地方金融機構也只有蘭州市商業銀行,甘肅省信托投資公司和甘肅省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劉明康在出席“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研討會上表示,除了降低門檻,銀監會將繼續強化監管約束,加大政策支持,盡快使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形成投資多元、種類多樣、覆蓋全面、治理靈活、服務高效的銀行業金融服務體系。
“這件事情剛剛起步,相信有很多金融機構都會積極去做。”他同時表示,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農村地區提供的金融支持正在不斷增強。
根據銀監會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農業貸款13348億元,比年初增長19.87%,大大高于全國信貸增長在今年14%-15%的幅度。此外,截至9月末,主要銀行的小企業貸款余額為2.7萬億,授信貸款余額更是達到3.39萬億。
對于農村金融中的問題,劉明康表示,銀監會非常關注物權法的誕生,在物權法的修改和產生過程中,應當進一步探討在農村取得貸款質押品的來源;同時,面對農村地區的很多新變化,應關注信貸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機制。
劉明康還表示,將積極研究推動農行和農發行的改革,注重發揮他們商業性和政策性金融支農的作用。農行改革將按照商業化市場化原則,科學地擬定自己的發展戰略,促使農業銀行增加對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生產基地、農產品專業市場的建設,提高對農頭企業的服務水平,支持外貿和新型領域當中的農村商業企業,擴大對農村私營業主的支持。
清華大學調研報告建議:構建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日前公布的一份階段性研究成果顯示,盡管正規金融的貸款服務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擴大了農民的收入差距。
“信用社的農戶小額信貸對高收入農戶有高覆蓋率,毛覆蓋率和實際覆蓋率分別為92%和49%;隨著收入水平的降低,信用社的覆蓋率由明顯下降,對收入水平低于3000元的農戶,兩個比率分別降為58.3%和31.5%。”報告指出。
在貸款配給標準上,能夠獲得較高數額貸款的農戶通常是高收入農戶,而低收入農戶即時獲得貸款,也僅能幫助他們維持生計,難以讓他們走向富裕,正因為如此,這進一步加大了農民的收入差距。
調研報告認為,放開市場準入,放開利率管制,將其納入金融監管系統,形成多種機構、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體系,可能是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務和緩解農村金融壓抑的途徑。
報告還指出,金融機構通過小額信貸的發放,逐步建立農戶的信用等級評估制度,為最終實現較大額度的信用發放創造條件,是一條可行的擴大農村金融的覆蓋面,同時使得金融機構具有可持續性的途徑。(但有為)
|